八十八、到应天府-第3/4页

加入书签
  历史上能成大事的人,并不是他们精心考察过合作伙伴之后才选择与人合作,而是他们大胆地与别人合作,而恰好合作伙伴很靠谱罢了。

  至于合作伙伴不靠谱怎么办?遇到问题再去解决问题就好了。

  从来没有人能事先预想到所有的困难,然后提前准备好所有的解决办法。大凡成功者,都是踩着一个又一个的突发困难,在困难中成长,最终走向了成功。

  这便是李申之在应天府的打算。

  回到马车中,李申之依然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时不时地嘿嘿笑出声。

  岳银瓶认识他这么久,还从来没有见过李申之如此失态过。

  在某一个时刻之前,李申之是一副玩世不恭的纨绔姿态,某一个时刻之后,李申之忽然变成了凡事谋定而后动,一副运筹帷幄的智者样子。

  至于今天这样的姿态,还是头一次出现,就像一个普通的邻家大男孩。

  有了新发现的岳银瓶,心中竟然生出了一丝保护欲,轻轻地将李申之的脑袋揽入怀中。

  ……

  找到了不是答案的答案,李申之开心地抵达了应天府。

  心情大好的他,看到的不是满目疮痍,而是生机勃勃。

  野草代表着希望,残破的城垣正是他们大有作为的舞台。

  在应天府之外,流民与牲口早早地驻扎下来,他们是不会进城的,应天府的治所之内也容纳不了这么多人。

  他们都在城外等着朝廷的安排。

  张浚领着应天府的班子出城迎接李申之。一个宰执级别的高官出门迎接,张相公给足了李文林面子,这是他应得的。

  李申之看到衣着朴素,两鬓斑白,满脸倦色的张浚,心中不禁一阵酸楚。

  暂且抛开能力不谈,这样一位为国为民呕心沥血的人,就值得他尊敬。

  跟在张浚身边的,竟然是赵不凡。

  赵不凡离着老远就朝李申之打招呼,走近了以后还主动解释道:“兄弟一路辛苦了,哥哥特意向官家讨了份差使,现在是应天府的团练使。”

  团练使的职位源自唐代,是节度使的几个副手之一,主要负责当地武装部的工作,属于某一州的班子成员,类似于副市长。

  到了宋朝,团练使变得与节度使一样,大抵成了虚职。即便有实职的,也大多沦为与别驾、司马、通判等等高级犯官的代名词。

  而赵不凡显然不是被贬谪到应天府的犯官。

  他是真的来做事的,之所以讨了这么个没实权的官职,是想不受拘束。

  与他同来的还有赵瑗,赵瑗的虚职比他高一些,是节度使。

  简短的欢迎仪式之后,张浚说道:“韩平他们已经去县里任职。现在诸县事务繁杂,他们一时也抽不出身来迎接你。我已经派人通知了他们,今晚在应天府给你设了接风晚宴,到时让他们务必前来。”

  李申之感激道:“多谢张相公。”

  他不仅仅是感谢张浚设宴招待他,而是感谢张浚给他搭建了这样一个舞台。

  张浚是一个实干家,必然不会虚头巴脑地专门搞一次宴会来取乐。

  张浚真正的目的,是趁着李申之的归来,借着晚宴的机会,把应天府下的几个县令聚集在一起,大家共商大计。

  而这个大计,主角正是李申之。

  虽然大家嘴上没说,但是应天府该怎么搞,李申之的主意占了大头。

  当然了,张浚并不会谦虚到去给李申之当小弟,他是把李申之当成了自己的智囊。

  张浚自诩为刘邦,把李申之当张良来用。

  一路上,张浚给李申之介绍着应天府的现状。

  自从李申之离开临安府,没过多久张浚便乘船北上。

  乘船倒不一定快,但是携带的物资有很多。

  张浚张罗了许多粮草和农具北上,这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生产。

  不得不说张浚搞内政是一把好手,只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应天府整理得井井有条。

  虽然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以及需要干到什么程度。

  每个人都在精准地发挥着自己的能力,而那根调动所有人的总指挥棒,就是张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