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八、到应天府-第2/4页

加入书签
  邵继春不知道李申之为什么会是那样一副郑重的表情,他很纳闷,造东西卖钱难倒不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邵继春有些糊涂,反问道:“还说甚?俺说完了,没甚可说了啊。”

  李申之替他想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困境,问道:“如果别人也学会了这种织布的方法,你打算怎么办?”

  邵继春说道:“那咱就不让他们知道呗。这是咱自己的机密,搞得人人皆知的就不是机密了,那咱还怎么赚钱。”

  李申之说道:“没有不透风的墙。或许你能瞒得住一时,但终究瞒不住一世。”

  金儿说道:“我倒是知道不少法子,可以把秘密守得时间更久一些。”

  果然不出所料,金儿果真是个有背景的人,不然不会懂得秘密组织的运行模式。

  暂时没有深究金儿的身份,李申之拍了拍金儿的胳膊,说道:“且听邵兄说完。”

  邵继春挠了挠脑袋,思考了片刻,说道:“那咱们就继续改进机器,造得比原先速度更快,产量更大,本钱更低。”

  李申之点了点头,这也算是一个办法,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让自己始终保持领先地位,进而保持住市场上的优势。

  李申之还想到可以忽悠赵构推广专利制度,通过专利壁垒保护自己。

  忽然,邵继春一拍大腿,仿佛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说道:“咱可以卖机器啊!你们想,既然大家都知道有这么个机器能织布,也知道这玩意大概该怎么造,可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造出来,或者造出来马上就能用。可这机器咱们会造啊,咱们造出来卖给那些农户,岂不是又能赚很多钱?”

  这次轮到李申之目瞪口呆了。

  他一直以为去川陕行走最大的收获是固守了秦州,并且带回来好几万的人口。

  哪成想最大的收获竟然是带回了邵继春。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简直就是商业奇才啊!

  站在一个现代人的角度来看,邵继春的建议或许显得平平无奇,小学生都能想得到。

  但是放在一千年以前,正是这个思路,开启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有一些学者喜欢按照蒸汽、电气、网络等技术来区分工业革命的代目。

  殊不知,工业革命真正的代目划分,应该是制造机器、制造制造机器的机器、制造制造机器的机器的机器……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站在生产链的顶端,才能躺在功劳簿上,优哉游哉地享受着绝对垄断带来的绝对利润,甚至还能在关键时刻拿捏一下不听话的小弟。

  英国完成工业革命以后,大方地把工业革命的成果转移到了欧洲大陆,帮助欧洲大陆上的国家完成工业革命,是他们圣母心爆棚了吗?

  不是的,因为英国不再生产纺织机,而是开始生产制造机器的机器。

  因为工业段位的提升,他们赚钱变得更轻松,更优雅了,自然不需要再去干那些劳动密集型行业。

  李申之发现了邵继春这个宝,兴奋地展开了无限的遐想。

  而邵继春也终于发现了李申之的不对劲,这家伙兴奋得有些不正常。

  邵继春试探着问道:“李文林不会真的有这样的机器吧?”

  “啊?”李申之回过神来,嘴角依旧咧在耳朵根,大笑着说道:“没有没有,暂时还没那么神奇,但是也差不太多。”

  差不太多?

  邵继春努力地思考着这四个字的含义,努力翻译之后才终于明白,差不太多的意思是,李申之真的有着玩意。

  今天的会议很圆满,李申之得到了他想要的答案。

  虽然他依旧没有搞清楚宋人为什么没有率先开启工业革命,但是他找到了开启工业革命的方式。

  这个时代真的什么都不缺,就差那阴差阳错的临门一脚。

  而李申之,只需要轻轻地去踢上那么一脚。

  “今日之事,请诸位务必保密,千万不要向任何人提起。等到合适的时机,我自会公开。”李申之以一个口头保密协议,结束了这次会议。

  至于最终会不会泄密,李申之并不是特别地担心。

  凡事不能求全,不然便会陷入无尽的蹉跎。

  历史上能成大事的人,并不是他们精心考察过合作伙伴之后才选择与人合作,而是他们大胆地与别人合作,而恰好合作伙伴很靠谱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