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京城来客-第3/3页

加入书签
  但在其他省份和内地……他们恭敬有礼的和我们交谈,所有集会上都把我们当作上宾。不为别的,只因我们是异邦人,因此他们称我们是来自远方国土的客人。有所需要时,他们从不拒绝借给我们所需求的东西,即使价值超过我们给他们的抵押,也不要利息。

  忠国大部分最好的商品都由广洲运往各地,它是忠国最开放和自由的交易地点。且不说其他国人运走的各种货物,仅由葡萄芽人运往印渡、日奔和马尼啦的货物,每年约有5300箱各种丝绸……还有2200块每块重12盎司的金锭。此外的货物还有瓷盘、镀金器皿、糖、中国木、麝香……即使长篇开列也不能尽举其名。

  在海关……有更多的方便。没有堆放、过磅和检查货物的房间,也不需从船仓取出货物,只察看一下并根据商人的簿册,征收一笔适当的税。

  若旅客不是商人,即使他一人带着奴仆,载运五、六口箱子以及许多其他物品,他从一地赴另一地时,一般都把东西留在船上,

  并不打开检查,更不付税。这对殴洲的海关和税务所是一个好榜样,殴洲的穷旅客遭到凶狠野蛮的劫掠搜夺,随身携带的所有东西还抵不上向他索取的税。

  曾德昭尤其推崇天朝人的孝道:确实在忠国没有比孝敬父母更值得基独徒模彷的了。尚帝给予这个民族有关德行的知识和爱好,遗憾的是,他们唯一缺乏的是信仰的基础。

  在曾德昭的记录中,即将嗝屁的明朝依然是相当的富裕繁荣,在各方面都令那位殴州佬赞叹。

  确实,不必自谦,倘若穿越到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的欧洲——宫廷宴会上最亮眼的是王侯贵族身上华美的天朝丝绸服;吧黎城里最拉动票房演出的名剧是丰姿蹁跹的天朝皮影戏;豪华干道上络绎不绝的是装饰精美的天朝轿子。

  那些殴洲上流交际场合里,达官贵人们最撑场面扮风雅的随身小物件,自然是天朝扇子。而富家少爷小姐花前月下的浪漫场所,则是天朝风情的凉亭。至于瓷器更是享尽千家万户热捧欢迎。

  上面这些情景,绝不是当时殴洲某一季或某几年的特殊风尚,而是绵延近二百年的火爆现象。

  从衣食住行到吃喝玩乐,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殴洲大地满是最炫的天朝风。

  风靡殴洲两个世纪的天朝热,在明亡清兴的年月,正是热得发烫。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