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京城来客-第2/3页

加入书签
  顺便让他帮忙采购一批望远镜、怀表过来。

  信件末尾,李半仙再次发挥神棍本事,直言汤若望必得朝廷看重,当年秋天就会被召入京城编修历书。

  并且还告诉他,欧战将会继续打十几年,最后以哈布斯堡王朝战败结束。

  其实望远镜、怀表等等都是次要的,李自成随便动动手就能造出先进一百年的同类品。

  重要的是跟汤若望搭上关系。

  他的徒子徒孙大多数既通西学,又是科举出身,妥妥的文理全才。如果能把那伙人争取过来绝对是一大助力。

  诱饵送上,汤若望接信自然大喜,他没想到陕北穷山沟里还有迷途羔羊。

  汤若望当即派出洋鬼子曾德昭、二鬼子瞿式榖回访。

  如今二鬼子瞿式榖半条腿上了船,先不去说他;洋鬼子起初一直跟李自成书信往来,试图把他纳入主的光辉之下。可惜李自成兴趣缺缺,一直敷衍,汤若望的热情也就慢慢淡了。

  现在,身在京城的汤若望通过种种迹象,猜出了真相。当下闹的声势浩大的“短毛贼”,就是曾经山沟沟里的那位里长。

  他接到绛州高一志的信后,很快就把短毛的老熟人曾德昭派出来拉关系。

  葡萄芽人曾德昭在万历四十一年就来到大明朝的金陵,结果只待了三年。那时礼部侍郎沈奏请禁教,曾德昭被押送去奥门。

  再过了四年,曾德昭改用现在的名字,又潜入大明,至浙姜、姜西、姜苏、陕稀等地活动。

  原历史线,他会于崇祯十年起程赴罗码参加椰树会代表会议。十七年再度来华,任在华椰树会会长。后死于广粥。

  曾德昭在天朝住了22年,跨越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个明朝年代。

  他后来写了本,除了提到天煮叫传入天朝的歴史,也有描述天朝的人文地理风土人情概况。

  他在记录中说——

  这个大帝国由十五个省组成,每个省都比我们所知的殴洲最大的王国还大。这十五个省每个省都很大,说真的,每个省都大到可以称为一个帝国。

  这个国家的财富值得称羡,除盛产各种谷物以及一切生活所需东西以外,他们还把所有东方最好最贵重的商品售卖给外国人。

  各地都不乏长寿和愉快的人,可以看见许多精力旺盛和健壮的老人。

  他们的住房因设计良好而便于住宿,整洁舒适。他们种植许多蔬莱以供常年食用。他们在各地,即使小村镇,都有充足的肉食,全年最常食的是猪肉,牛肉去骨售卖。他们的鹿肉很少,也不怎么爱吃它。

  z国人特别喜欢花,他们有非常美丽,但不同于我们的花。我们有的,他们也有,他们在园子里种植全年四季的花。

  忠国人和我们殴洲人一样是白的。但是在热带的广洲附近,他们的肤色稍微有点褐色……其余省份的人都是白色,和殴洲人的白色没有什么两样,而且越是往北走,中国人的皮肤就越白。

  忠国人是如此之多,我在那里生活了22年,离开时和刚到时一样,拥挤的人群令人惊叹。情况确是这样,决非夸张,不仅乡镇及公共场所论富庶它超过许多其他省,可以称作z国商品潮流的最佳源头。它的特产是丝绸,无论是生丝还是成品,也不管是茧还是原料,都运往各地。

  南方九省的最后一省是南精,我认为它是全国最大最好的城市。优良的建筑,宽大的街道,风度优雅的百姓,以及丰富优良的种种物品……其西部地区最富庶,盛产棉纱……仅在常州及附属广大地区,就有20万台织布机……差不多所有的妇女都从事这种

  行业。

  忠国人温良多礼,喜交谈,在这点上,我们那些仅住在奥门和广洲的人是不相信的。因为他们在那里可以说是处于不断的战争状态,起因是葡萄芽人的奴仆和忠国人之间每天都发生矛后冲突。

  但在其他省份和内地……他们恭敬有礼的和我们交谈,所有集会上都把我们当作上宾。不为别的,只因我们是异邦人,因此他们称我们是来自远方国土的客人。有所需要时,他们从不拒绝借给我们所需求的东西,即使价值超过我们给他们的抵押,也不要利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