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任重道远-第4/4页

加入书签
  以上除了说明海禁放开问题,还能看出崇祯年间的公文处理程序。和后世的公文处理程序几乎完全一致,甚至还有文件落实“回头看”,差距无非就是因条件限制行文传递效率慢一些而已。

  历史的车辙痕迹大体上就没有更替过。

  从目前留下的最后奏疏来看,崇祯皇帝已经允许开海,但仍然要求兵部对此事做出详细的讨论制定方案。而兵部也给出了开海的若干方案,只是缺少有关兵部方案呈递给皇上后,崇祯的意见是什么的史料。

  最后的实际情况,大概还是不了了之了。

  因为崇祯皇帝焦头烂额,西北有陕西农民军蜂起,东北有建奴虎视眈眈,最主要南边的海盗以及洋人都在捣乱。

  要再过几年,到郑芝龙剿灭刘香之后,才会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外围环境来支撑开海禁。

  崇祯十二年,又有给事中傅元初请开洋禁。

  不过那时已经晚了。

  后续自然是“国姓爷”郑成功他爹郑芝龙仗着熊文灿撑腰,兼并东南海盗,建立起官盗一家的海贸秩序,肥了沿海官场和郑家势力。

  “海舶不得郑氏令旗,不能往来。每一舶税三千金,岁入千万计……其守城兵自给饷,不取于官。旗帜鲜明,戈甲坚利。凡贼遁入海者,檄付龙,取之如寄。故八闽以郑氏为长城。”

  尾大不掉。大明朝廷此时已无力控制海疆,对此无可奈何。

  当李自成带着万把人在怀庆府称王称霸的时候,人家郑芝龙经营的武装海商集团麾下已经有各色人种高达十万人的军力,拥有超过两千艘大、小船只,成为南洋世界的强权人物。

  就算大顺能五六年推翻大明,人家郑芝龙那时才三十来岁,年富力强,势力强横,当然不会投降。李自成肯定还要跟郑芝龙展开长期海战。

  任重道远。

  所以,李自成不惜付出很大的代价,也要拉拢几个洋鬼子给他培训海军后备力量。

  论真正的海战,以及对海洋的认识,大明那些海盗海商还差的远,所以不找洋鬼子不行。况且李自成暂时又没法跟国内海盗拉上交情。

  夸克穷和马阳纯被大统领寄予厚望。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