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水文-第4/4页

加入书签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世界秩序的一部分,稀松平常;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大概是因为越晚出现的东西,中老年人越不容易理解,不好学习,也就跟不上时代。

  近代如此,何论古代。

  农业社会,零星的实用技术创新时有出现,但是任何因之产生的增量,或者说科技带来的好处都会迅速被人口增长平抑。结果就是,任何朝代的平均生活水平都在温饱线上下浮动。

  随便发生点天灾人祸,对人口对社会的影响都远比新技术来得更猛烈。

  所以,在他们看来,科学技术并不是什么要紧的东西。皇帝有时间还不如多关注一下黄河会不会决堤。

  对于皇帝来说,江山永固远比技术创新靠谱太多了。或者说,稳定压倒一切。

  而且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的基本面貌从来没有变过。种田、放牧、纺织……

  如果有个汉朝人穿越到了明朝,不必为他担心,因为他很快就能适应新生活。

  所以,古人是真的不明白,科技有什么要紧的啊?

  他们会觉得这个世界处于某种停滞或无限循环当中,于是佛耶会有“末世”的说法。这一条道会一直走到“黑”。

  佛耶真有先见之明!为啥?

  因为农业其实是不可持续的。实际上,如果生产力不发展,30万年之内,因农业社会导致的水土流失就会弄的土地无法耕种,到时蓝星上所有人都得完蛋。可不就是“末世”?

  可是,30万年啊,关皇帝什么事?关老百姓什么事?关某个国家什么事?

  古代,谁要是相信科技能够彻底改变这个上千年来没多大变化的世界,他一定是疯了。

  毕竟,他们享受不到技术引领走出马尔萨斯陷阱的福利,可能还要遭受新技术破坏社会稳定所带来的苦头。

  总之,社会是科技的土壤,当你改良了社会,科技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来。

  科技发达了,生产力就提高了,人们吃饱饭,社会就会变得更和谐。贪官污吏也就没那么令人痛恨了……

  话说回来,制度没有先进与否,历史必然会选择最适合当时生产力的制度。

  生产力达不到的时候,强行推广“先进”制度就是揠苗助长。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皇权不下县”。早期下县的性价比不高,甚至可以说是亏本的。

  但要说明的是,“皇权不下县”只是一种表述方式。从秦汉到明清,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再往下就没有朝廷直接任命的官吏。那句话是从这方面来的。

  以户籍鱼鳞册制度为代表的人口、赋税管理制度仍然体现出朝廷对乡村的直接控制。

  而且,知县全部由朝廷直接任命,知府、巡抚理论上是没办法插手的。知县的奏章甚至可以直达皇帝案头。从这一点看,理论上朝廷对基层的掌控力可以说比后世还要强。

  txt下载地址:

  手机阅读: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