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水文-第3/4页

加入书签
  古代一样有镗床转床等,无非就是全用人力。人力更便宜,所以没兴趣用水利。

  元代一度普及过几十锭的水利纺纱机,比300年后英国工业革命初期的纺织工厂用的玩意还先进些。结果后来反被三锭人力脚踏纺纱机打败了。

  天朝人力资源太丰富了,机械在人力面前居然没多大优势。

  同样的,天朝一直标榜最早发明了印刷术,但是直到抿国,文人靠手抄书都能糊口。人多,抄书比印书便宜。

  内卷,人力过剩遏制技术进步。这也是“奇技银巧”失落的一个原因。

  还有,很多医、工、农、数、天文等学说,虽然没人禁止,但慢慢就失传了,后人只能不断重复的重新发明一个轮子。只有孔圣人的言论,那叫一个源远流长。

  比如,朝廷要招一个修水利的人,首要条件是儒生优先。结果就是儒生有饭吃,光会研究水利的人饿死,那以后谁还去专门研究水利?

  除非是真正吃饱了撑的人,有钱有闲,才会为了兴趣琢磨一下无用的学问。比如弄十二平均律的朱载堉就算个例子。

  《天工开物》那么好的书,然而宋应星在序言中写道:“……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②崇祯16年亳州知州,后辞官归隐,约卒于康熙初年。

  所以,独尊儒术后,尤其科举取士以儒家经典为权威,那么孔子要背锅,儒家要背锅。

  多提一句,春秋儒和秦汉儒还有宋儒明儒乃至清代儒,简直是几类不同的物种。

  另外,不管是独尊儒术还是改为崇尚黄老或者其他的诸子百家,都是维护家天下的统治工具而已。最终结果应该不会有很大区别。

  不要说老祖宗们光学文,不玩理工科,人家琢磨过的真不少。看看古代技术史,古人牛了几千年,可惜很多东西没继承没发展,后来被碾压的一塌糊涂。所以老祖宗们就有了原罪。

  其实国外又能好多少?鬼佬们还不是一样砸纺纱机,嘲笑火车,鄙视后膛枪,白眼电话……

  甚至更早的《几何原本》,那么伟大的著作因为并无卵用,同样在欧洲失传了好几百年。

  鬼佬们后来之所以能抖落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他们喜欢四处乱窜,发现啥好东西就搬回去用,顺便再改进。欧洲佬是真正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比如唐代战俘教会了阿拉博人造纸,他们一直保密技术。结果就是欧洲几百年都没有学到,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获取了相关技术。之前他们用的是羊皮纸。

  再比如印刷术,人家学会后改进成铅合金活字加油墨。还有铸铁炮等技术。

  上千年来,直到明末清初,到底是西学东渐还是东学西渐,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扯多了。

  总之,任何一项发明或发现,在没有看到它的实际好处之前,人们从来不会吝啬否定。

  真的不用再批判老祖宗。放在一千年的纬度来看,他们没眼光很愚蠢,但是帝王的平均寿命才30几年,一个国家的寿命又有几年?

  老窝历史上最伟大的国王苏里雅再过几年就要登基了,然后很快有传叫士跑去给他提建议:修建公路和运河吧,你的王国将会空前富饶。

  苏里雅回答:那样外敌和叛军就会来的更快,所以现在这样就挺好。

  19世纪,有人给巴拉龟独裁者提建议应该打开国门。独裁者说,谢谢你的好意,但我们宁愿在泥巴里过活。

  20世纪中,暴君蒙博托看到邻国的同行被人民起义赶下了台,就给对方写信说:我早告诉你不要修路,现在他们正在你修的路上开着车来推翻你。

  他还不忘得意洋洋地补充说:我统治渣伊尔二十年,从没修过一条路!

  从明君到暴君,没有一个人不清楚改革会带来财富。但他们同样知道,新技术新东西意味着变化,而变化意味着风险。

  论据虽然有些扯,但道理大概说清楚了。

  “任何在我出生时已经有的科技都是世界秩序的一部分,稀松平常;任何在我15-35岁之间诞生的科技都是将会改变世界的革命性产物;任何在我35岁之后诞生的科技都是违反自然规律要遭天谴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