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古代科幻电影赏析《虚拟的时间线》

加入书签


  时至今日,科幻电影和科幻小说都是启迪大众对于广袤宇宙,以及自身未来想象的重要方式。在二十一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克里斯托弗·诺兰先生(ChristopherJohnathanJamesNolan,1970年7月30日出生)的科幻电影【星际穿越】是那个时期最好的科幻电影代表作。笔者认为,在整个二十世纪,艾萨克·阿西莫夫先生(IsaacAsimov,1920年1月2日-1992年4月6日)的【基地】(也称【银河帝国】)系列,以及后来丹·西蒙斯先生(DanSimmons,出生于1948年4月4日)的代表作【海伯利安】系列科幻小说,是那个年代少有的,摆脱了时代桎梏的优秀科幻作品。

  在本篇“古代科幻作品赏析”中,笔者将会用自己的想象,加上实际历史中发生的科技事件,以及【基地】系列、【海伯利安】系列和【星际穿越】中表述的时间线,糅合成一个大致不冲突且自洽的“科幻时间线”。虽然这样的“科幻时间线”没有实质的参考意义,但对于笔者这样的科幻作品忠实拥趸者,确实有很好的参考意义。

  在下文中,凡是涉及上述三部科幻作品和实际历史中的事件,将用【历史】、【基地】、【海伯利安】和【星际穿越】标注。凡是笔者自己添加进去,以此来连接四部作品所作的原创猜想,将用【同人】来标注。希望各位读者喜欢!

  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被认为是西方现代科幻的基石,书中跨越万年的宏大历史设定,为后人提供了无数有益的科幻想象空间。2014年克里斯托弗·诺兰的电影【星际穿越】是近年来少有的科幻电影佳作之一,虽然诺兰没有在公开场合表达电影与【基地】系列的联系,但我在观看电影的时候总是感觉到了两者若干呼应的地方。

  在这篇可算是某种程度电影同人的文章里,我会结合我阅读和观看【基地】系列与【星际穿越】时总结的时间线,中间加上我对两者情节和设定上共通之处,作一些我个人牵强附会的理解。希望能与喜欢这两部作品的朋友,能有一定的共鸣!

  【基地】公元1982年,著名机器人学家苏珊·凯文博士出生,并在2007年时进入美国机器人公司工作。

  【历史】1985年6月6日苏联联盟T-13号(СоюзT13)飞船搭载航天员弗拉基米尔·贾尼别科夫(VladimirDzhanibekov)和维克托·萨维尼赫(VictorSavinikh)发射升空。两天后,他们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与失联的“非合作航天器”,滚转(正常速率)中的礼炮7号(Салют-7)的对接。笔者个人觉得,【星际穿越】中第一个高潮部分,在冰世界上空混乱中的对接,至少从这次苏联的伟大成功对接中,获取了足够多的灵感。

  【星际穿越】公元2019年LIGO发现首次发现虫洞。

  【星际穿越】公元2029年首个AI通过图灵测试。

  【基地】公元2029年美国机器人公司“大脑”(TheBrain)成功设计建造了带超原子驱动器(HyperatomicDrive)的星际飞船。在首次测试中,格雷戈里·鲍威尔和迈克·多诺万成为最先飞出太阳系的人类。

  【同人】在发明跃迁飞船的问题上,两者间在时间上有不小的差距,但如果按首次大规模地对星系探索,两者的时间就比较接近。不过,【星际穿越】使用的聚变发动机基本上还是我们能触及和想象的技术,而基地系列里动辄穿越数千数万秒差距的跃迁飞船,确实幻想的成分比较大。

  【星际穿越】公元2030年代枯萎病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并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人类各国之间的战争在这样的情况下开始蓄势待发。

  【基地】公元2030年代,农夫约瑟夫·史瓦兹因为事故被传送至一万年后的地球,并成为第一个拥有精神异能的人类(苍穹微石的故事)。正子脑和内建于正子脑内的“机器人学三定理”被发明。

  【星际穿越】公元2031年约瑟夫·库伯(JosephCooper)在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出生。库伯后供职于NASA,由于拒绝在饥荒期间向平民投掷炸弹而被解雇成为平民。

  【海伯利安】公元2038年,“核武圣战”在巴勒斯坦被发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