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04章 大国崛起于精神-第2/3页

加入书签
      洛克早在300多年前就系统阐述宪政民主政治和人的“自然权利”,强调捍卫人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他首倡权力分配和权力制衡,把政治权力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对外权三种,认为立法权高于其他两权,但立法权仍要受到人民的管束,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有撤销立法机关的权力。

      这些思想和政治理念深刻地影响了英国、美国、法国的政治走向,甚至影响着世界。之后不到百年,现代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的经典著作《国富论》问世,一只“看不见的手”直接影响了西方政府构成和政治与经济的关系,这种思想理论不仅影响了西方资产阶级经济理论,而且影响了无产阶级思想家马克思、恩格斯。

      有了这两个人的思想理论,再加上牛顿带来的自然动力向人工动力的转变,工业革命出现在英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总体而言,美国与英国的崛起动因是一致的,因为最早踏上新大陆的那批移民,原本就来自英国,他们把英国的文化和价值观都带到新大陆,其最明显之处便是共同签署的“五月花号公约”。

      只是由于文明进步的原因,或美国形成于移民的原因,后者比前者更具包容性和创造力。

      英国和美国的发展道路充分证明,文化和科技创造、制度和价值观创新是近代以来大国崛起的根本动因,那么又是什么因素让他们更具创造力,或者什么力量激发出其创造力?

      这就涉及到一个更深层、更根本、更核心的命题——国家或民族精神。

      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没有了牺牲而来的精神,永远不敢言强大。甚至可以说,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任何发展阶段如果没有因担当而来的牺牲,这个阶段就是苍白的,甚至会被人类社会所忽略。

      至此,叶重可以作出一个基本判断,大国崛起于精神。没有精神支撑的经济繁荣不会走出很远,更不敢言真正崛起。

      华夏要实现强国梦,抑或实现大国崛起的制约因素或瓶颈到底有哪些?

      第一,缺少对人生意义的更为深刻理解,难以产生大国必备的赢得他人尊重的担当意识和行为。

      由于文化品质和文化传统的原因,华夏人对幸福的理解很受局限,大多情况下限于物质和感官享受层面,对尊严和优雅等现代文明素质几近盲点。

      华夏的民众只知道权力贵族、财富贵族,不理解也不追求精神贵族。叶重前世的那些“砖家”经常批判西方社会金钱至上,但没有思考金钱背后还有什么,没有注意到每张美元上都印有“我们信仰上帝”!

      每一个民族秉承的价值观念,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因,尤其是一些民族性格的形成一定经历了长期的文化塑造的过程。

      西方人所讲的,“千年的历史造就百年的世家,百年的世家成就一世的淑女”,“300年出绅士”,都说明着同一个道理。其实,这其中又不能不让人悟出一个规律,优良的民族文化传统和精神品质,必造就伟大的人民。

      如果到美国的国家公墓,人们就会发现上至总统、五星上将,下至列兵,每个死者都占有同等大小的墓地、同等大小的墓碑。

      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上至总统下至平民都一律被称为先生和女士。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从体制机制上切断了权力、职位和利益的关联,总统、首相离职后也得自谋出路,其他所有政务官员退职后的第一要务是找饭碗。

      为什么后世的华夏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幸福指数不升反降?

      为此,人们越来越强烈地追问人为什么活着和该怎样活着的问题。或许有人认为,这种问题属于价值观的范畴,甚至为私德所关照,不关他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