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以明朝开国大典为例。朱元璋举行开国大典那天,应该是没有睡好觉的,因为仪式在初更(凌晨后)就开始了。据《明史·礼志七(嘉礼)》(卷五十三),拱卫司准备了仪式队,士兵都排列在午朝门外,路两边插满了彩旗,又在奉天殿前准备了五辆辂车(相当现代的高级轿车),供皇帝、皇后及其它准备参加仪式皇室人员的乘坐。
两名大典的工作人员,举着表章进入皇宫。此时的宫内,应该是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了。初更时开始击鼓了,虽然是冬日半夜,但百官早都穿好朝服,站在午门外等侯,礼官则进入宫内朝堂汇报、准备。
三更天时,丞相以下官员进宫城。新皇帝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到了皇帝宝座上,此时,鼓乐齐鸣,声响震天。鼓乐停下后,负责掌握皇帝大印的官员,将权力象征的放到宝案上。
至此,礼官挥鞭示意大家肃静,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百官列队进入,站到自己该站的行礼位。从百官进入到站定时,一直奏乐,和现在大型活动上贵宾进场时要播放乐曲是一样的。朝拜皇帝时,要跪拜、鞠躬,礼官还要行“舞蹈礼”,还要喊“吾皇万岁万万岁”,且连喊三次。
其它朝代的开国大典,与明朝大同小异。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除了像刘邦、朱元璋这样“马上得天”者,有不少朝代都是打着“禅让”的旗号,而建国的。如隋朝,是隋文杨坚接受自己女婿、周宣帝禅位而来;唐朝,则是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而立国;宋朝,是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不得已”才当皇帝的,等等。禅位时,要举行乱来的仪式,即所谓“禅让礼”。
在这种情况下,“禅位礼”其实就是开国典礼。这样的开国大典也就多了一道程序——“接受前朝皇帝的禅位诏书”。其实,世上哪有皇帝会主动让位宝座,将江山拱手让人,而由他姓主宰?不过是迫不得已的办法,是武力强迫下的选择,充其量是一种体面的“亡国”方式。所以,在“禅位”幌子下的举行的开国大典,无异于受降仪式。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两名大典的工作人员,举着表章进入皇宫。此时的宫内,应该是张灯结彩,大红灯笼高高挂了。初更时开始击鼓了,虽然是冬日半夜,但百官早都穿好朝服,站在午门外等侯,礼官则进入宫内朝堂汇报、准备。
三更天时,丞相以下官员进宫城。新皇帝朱元璋穿着龙袍,坐到了皇帝宝座上,此时,鼓乐齐鸣,声响震天。鼓乐停下后,负责掌握皇帝大印的官员,将权力象征的放到宝案上。
至此,礼官挥鞭示意大家肃静,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百官列队进入,站到自己该站的行礼位。从百官进入到站定时,一直奏乐,和现在大型活动上贵宾进场时要播放乐曲是一样的。朝拜皇帝时,要跪拜、鞠躬,礼官还要行“舞蹈礼”,还要喊“吾皇万岁万万岁”,且连喊三次。
其它朝代的开国大典,与明朝大同小异。需要说明的是,在古代,除了像刘邦、朱元璋这样“马上得天”者,有不少朝代都是打着“禅让”的旗号,而建国的。如隋朝,是隋文杨坚接受自己女婿、周宣帝禅位而来;唐朝,则是隋恭帝杨侑禅位于李渊,而立国;宋朝,是后周恭帝禅位,赵匡胤“不得已”才当皇帝的,等等。禅位时,要举行乱来的仪式,即所谓“禅让礼”。
在这种情况下,“禅位礼”其实就是开国典礼。这样的开国大典也就多了一道程序——“接受前朝皇帝的禅位诏书”。其实,世上哪有皇帝会主动让位宝座,将江山拱手让人,而由他姓主宰?不过是迫不得已的办法,是武力强迫下的选择,充其量是一种体面的“亡国”方式。所以,在“禅位”幌子下的举行的开国大典,无异于受降仪式。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