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69章 称王建制-第2/3页

加入书签
      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强盛国家——西汉,是在公元前202年举行开国大典的。大典举行地在汜水(山东曹州济阴县附近),开国皇帝刘邦手下孙叔通一班人先在汜水的南岸,给刘邦设立位坛,举行了告天仪式和祭地之礼。

      刘邦开国大典的“大”是指事大,而不应该是规模大。西汉开国典礼具体是怎么举行的,因为史书上所记粗略,已无从知晓。但从对刘邦极为尊崇,视刘姓汉室为中华正统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如何举行大明开国大典上,可以推测出来。

      朱元璋是1368年正月初四,在应天(今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明史·太祖本纪二》(卷二)是这样记载的,“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于南郊,即皇帝位。”

      明人沈德沈的《万历野获编》(卷一)开篇第一条“告天即位”,有较详细的记述。在开国大典前,朱元璋作了充分准备,先在钟山南郊筑了社稷坛,并“上御新宫,拜词于天”。意思可以这样理解,在大典前,朱元璋来到新建成的皇宫,向上天作了一番表白,提前“请示”。当时朱元璋说了这样一通话——

      “惟我中国自宋运告终,帝命真人于沙漠入中国为天下主,百有余年,今运亦终。其于天下人民土地,豪杰分争。惟臣帝赐英贤李善长、徐达等为臣之辅,戡定群雄,息民于田野。臣下皆曰:恐民无主,必俗推尊,臣不敢辞。是用明年正月四日,于钟山之阳,设坛备仪,昭告上帝皇祗。如臣可为民主,告祭之日,伏望帝祗来临,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臣不可,至日当烈风异景,使臣知之。”

      在大明开国大典举行前的一些天,一直阴雨连绵。说来也怪,在朱元璋“请示”神灵之后,接近大典举行的正月初一,天空便开始放晴了。到正式举行大典的正月初四,空气清新,阳光普照,是个让人喜笑颜开的好日子,利于举行重大活动。

      朱元璋觉得,这真是上天“批准”他当皇帝了,是好兆头,于是在群臣的簇拥下,登上了钟山南的祭坛,称帝。在大典上,朱元璋并未贬损前朝,只称蒙古人的国运到此结束了,表示要“天下为公”,不“矫饰符命,涂世耳目”。近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是朱元璋的崇拜者,“政治粉丝”,朱元璋的“天下为公”后来也成孙氏“三民主义”的核心主题。

      虽然总体说起来古代开国大典是“告天”、“祭地”、“祀鬼”,但在具体的程序和细节是相当相当繁杂的,要做很多事情。

      仍然以大明开国为例。明朝开国大典准备及程序,大致如下——

      -、设坛于南郊,设各类位次于奉天殿。此为正月初四之前。

      二、大典正日(正月初四),告祀天地。

      三、告祀天地礼成,即位于南郊,“丞相率百官以下及都民耆老,拜贺舞蹈,呼万岁者三。”

      四、再至太庙,追尊祖宗,“具卤簿导从,诣太庙,上追尊四世册宝。”

      五、祭祀社稷

      六、穿上龙袍,“具袞冕,御奉天殿,百官上表贺。”

      七、册立皇后、皇太子。

      八、向天下分布诏书,宣布“我朱元璋当皇帝了,从此天下姓朱!”

      过去,由于条件和设备所限,大型户外活动的规模要小些,自然开国大典也不会有现代的规模,大规模的阅兵仪式可能就没有,除祭祀外,其它程序多在宫殿内举行。但开国大典隆重、热闹程度,应该不逊于现代,也会有仪式队,也会有鼓乐。

      还以明朝开国大典为例。朱元璋举行开国大典那天,应该是没有睡好觉的,因为仪式在初更(凌晨后)就开始了。据《明史·礼志七(嘉礼)》(卷五十三),拱卫司准备了仪式队,士兵都排列在午朝门外,路两边插满了彩旗,又在奉天殿前准备了五辆辂车(相当现代的高级轿车),供皇帝、皇后及其它准备参加仪式皇室人员的乘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