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少室山中隐兰若 皆空堂前见故人-第6/8页

加入书签
        贫道出自后秦姚氏,后秦国师鸠摩智所译《金刚经》云,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俱此四无相亦可称四大空。

    

        而《大品般若经》则以法法空,无法无法相空,自法自法相空,他法他法相空为四大空。

    

        不同佛经的不同注解,何必要辨正伪呢?

    

        但是四大皆空一说所传最广,影响力最大的解法,却出自西域传入的水火土风四相学说。

    

        四相生天地,故曰四大。

    

        四大皆空,则天地空,万法空,此解已为外道婆罗门引作天地正论。

    

        道众经常询问贫道这几种不同阐释究竟孰对孰错。

    

        一旦陷入类似迷思,便是着相。

    

        其实无论从哪个角度去解释均是妙义,归根究底都是空空空空。”

    

        “妙啊!妙啊!”庆云听到此处,拍着大腿,仿佛有所顿悟。

    

        忽觉两侧八道目光见了鬼似得向自己投射过来,只能苦笑解释道,

    

        “我是说大师的法号取得确实高妙。

    

        如果你理解了万法皆空的本质,便能悟其妙义。

    

        而对于无法理解的道众,这个标新立异的法号可以引导他们对空字一法辨证思考,直到有一天顿悟为止。

    

        这个法号本身,就是一记棒喝啊。”

    

        空空空空开怀大笑,

    

        “亲甚有佛缘!

    

        能在这一盏茶的功夫里悟出四大皆空的真谛,不枉到此一游啊。

    

        不知其他诸位亲是否亦有所得?”

    

        庆云之外,除了暅之,其他三个人可是真的连一句话都听不懂啊。

    

        暅之虽然听得明白,但是师父所授道论对他影响甚深,让他对这个世界已然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成见,因此只是听了个左耳入,右耳出。

    

        不过他对空空空空大师诸教同源的观点倒是颇感兴趣,知道这位长者确实有真才实学。

    

        若非博古通今,饱读经书,如何能总结出上古诸教的盘根错节?

    

        故而他对大师所怀的敬意,也并不弱于庆云。

    

        就在众人答谢,起身告辞,行至禅房门口的时候,暅之忽然哎呀一声,像似忽然想起了什么。

    

        又是八道目光一起聚来,暅之亦颇感尴尬,赧然辩解,

    

        “之前我听老师解说《道德经》,对于‘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一节,一直不太理解。

    

        之前不明白多学多听,到底有什么不好?

    

        刚才听了空空空空大师论经,忽然想到,这其中的重点并不在‘多闻’,而在‘守于中’。

    

        自己如果没有见解,思考力和判断力,一昧道听途说只会使耳塞目盲,并不见得能让自己受益。

    

        而通过自己的本心来认知,就算空见空闻,所得却都是自己的能力学识。

    

        其中真意,此刻我终于明白了!”

    

        “孺子可教也!”

    

        这一声赞叹,并非佛家机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