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神秘的八思巴文-第2/2页

加入书签
    周权介绍说:大家看电视剧或读历史小说等书籍,知道成吉思汗身边有位“全真七子”丘处机这样的大师,并创造了“一言止杀”的奇迹。成吉思汗的儿子托雷,有个儿子叫忽必烈,身边也有一位这样的大师——八思巴。当然,八思巴不是他的本名,是一种尊称,意为“圣者”。八思巴是元朝第一位帝师,北京城的选址、设计、规划,都有他的智慧和功劳。忽必烈就是是成吉思汗的孙子,是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忽必烈君临天下后,估计是也想学秦始皇统一文字,便把创制统一文字的任务交给了国师八思巴。八思巴在西藏苦思冥想了八年,终于带着八思巴文回来了。忽必烈要求用八思巴文“译写一切文字”,包括蒙古文、汉文、藏文等。但这种八思巴文特别难学,很多人都是干学不会,推广受到了限制。于是,忽必烈下诏要求百官百日内学会八思巴文,官儿小的学会了可以升官儿,没具体官职的学会了马上就给。再后来,被尊为“元国字”的八思巴文始终也没能在民间推广。

    大家都听得入了迷。

    周权接着说:其实,我们大家知道八思巴文这回事儿,或者说是这个词儿,大多数还是因为圣旨金牌的出现。

    很多人都点头,表示认同。

    事实也的确如此,当年圣旨金牌被发现后,持有者首先带着它来到红楼市,但根本没有人“慧眼识真金”。特别是对这种既像蒙古文、又像藏文的“天书”,更是一头雾水。后来,终于找到一位学者,认出这些文字就是八思巴,但写的是什么呢?该学者能够流利地读出文字的语音,却不懂文字的意思。

    这可真是奇了怪了,世界上还有这种能够读出音却不知道“说”了啥的文字?这就是八思巴文的精妙之处。

    由于仍然破译不了文字内容,加之了解到八思巴文不是成吉思汗时代的文字,就认为这块牌子价值不高了,也直接导致圣旨金牌流出红楼市。后来,那位学者又见到了另一位学者,说起此事,当他把文字再复述一遍时,后一个学者大吃一惊——因为,他听懂了!

    可惜已经晚了,圣旨金牌此时早就走出了红楼市!留给红楼市文物界的只有——捶胸顿足的懊悔!想和更多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聊《金铃十二拆》,微信关注“优读文学 ”看小说,聊人生,寻知己~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