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脊梁-第2/5页

加入书签
    野鸭号炮艇是排水量仅180吨、配置两门6磅火炮和四挺机枪的小舰艇,最大航速只有十三节。柯克捷夫号炮艇排水量有645吨,有两门六寸火炮、一门三寸和一门两磅火炮,另有四挺机枪,不过火力虽强但最高速度只有十四节。所以说,海空军方面调动大杀器过来对付这群小舰艇是多余的,100公斤的航空炸弹它们都将承受不起,更莫说500公斤的穿甲航空弹或800公斤的航空鱼雷,不过唱主角的还是陆军的火炮们,海空军的到来只不过是一个后备措施而已,而且海军航空兵们本来就打算不久之后就到洞庭湖来训练,提前转移过来没什么不好。

    就当自治区和英日列强剑拔弩张的时候,美法两国可就在一旁隔岸观火,似乎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长江航道被切断一事,谁都明白这是英国估计为难自治区。自治区宣布不承认列强的在华利益,那英国也不会承认自治区的存在,加上英国自己没有实力和精力去挑起战事,即便自治区只不过是山沟沟里走出的大军阀,傲慢的英国人还在舔舐一战的伤口、疗养惨痛的创伤,它是没有那个心思得罪地方势力的,尤其是深得人心的自治政府。

    之所以要调遣军舰阻塞长江航道,除了挽回其颜面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想获得一定补偿,补偿自治政府让他们失去的东西,比如通商口岸的开工设厂权利、长江航道的自由航行、租界里的骄横跋扈等等。

    而自治区这边,自然是极其不愿意黄金航道被断,也不希望就此这等小事和英国发生武装冲突,更符合自治区的要求就是各国列强承认自治区的通电主张,并且立刻恢复长江航道的畅通,而自治区能够做到的就是“平等互利”的开放政策,其内涵或实质就是另一个时空共和国的“改革开放”政策。

    并且自治区一直和英国拥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前亚美集团走向大规模汽车制造销售之时,欧洲的英国就是轿车和服装的重要销售国,而后爆发的世界大战让双方的合作关系更进一步。以亚美集团为承载体,双方在食品、被服、医药、军械物资、货运船只、载重汽车等很多方面展开了广泛的贸易,有将近百亿美金的商贸总量,为自治区的发展带来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协约国最后的胜利奠定一定基础。

    因此,对于事件的主角英国而言,自然希望能够进入自治区的广阔市场,也希望能够在一些方面展开合作,没人会跟利益过意不去。自治区当然想谋求和各国平等的地位,对是否允许外国投资设厂什么的,重要的经济领域自治区不畏惧任何外企的挑战,所以其实并不怎么介意,只要能在遵从自治区的法律和政策前提下,自治区甚至希望能有更多的资金能够入境投资,这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是有裨益的,后世新中国的改革开放能迅速令中国崛起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最后,双方各持己见且互有分歧,但却都不想将事情闹大,唯一的解决方式那就是谈判。

    就当双方冷静坐下来,围绕着一系列问题在汉口展开谈判的时候,北京方向的和平不再,直皖大战之后直系和奉系共同控制了中央政权,英美在华势力的扩张与日本的受挫形成鲜明对比,不甘心失败的日本选择直接支持奉系,但精心准备的直奉大战却以张作霖的兵败后退结局。

    奉系败退之后开始“卧薪尝胆”准备给直系来一次致命一击,而吴佩孚掌控中央大权后,他践行了心中的梦想,那就是以武力统一中国,但此举却受到了各大势力的反对,除了早已宣布独立自主的自治区以外,广州军政府新掌门人陈炯明和段祺瑞、张作霖都自然都坚决反对,列强更不愿看到中国统一,所以一场大战是在所难免。

    在人民自治政府为了列强在华特权废止、租界废除等问题做努力的时候,北方却上演了争权夺利的好戏,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尤为搞笑的滑稽戏剧,这里还在声嘶力竭的宣扬国家主权不容侵犯、民族尊严不容践踏,为此不惜费尽周折地出台政府政策法规以达到其目的,不惜军事动员做好相应准备。然而另一边却在军阀混战,就为了谁能掌握摄人心魄的北京城,中央政权的魅力实在太大太过诱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