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主马殷开始攻打南平。就是那“高赖子”高季兴的地盘。
要说这一次的战,也是高季兴自找的。他眼皮子浅、爱闹腾,仗着自己卡在朱梁边上,诸国贡品要从他地盘前过,算是有了地利了,于是跟山大王似的,跟朱梁置气之后,更是不管一方诸侯的体面,凡从眼皮子底下过的一两块肥肉,说抢就抢,以前就截过越主刘岩的贡品。也截过楚主马殷的。
马殷势力较小,至今没得到朝廷的承认称王,倒是高季兴巴结得好、封过渤海王,如今杨氏也正式作吴王了。但马殷的战力,不见得比南平或者吴国弱多少的。
特别渤海地区至今还兄弟阋墙、南北平两头敌立,力量是被削减了。上次高季兴混抢混赖越主刘岩的,刘岩离他远,忍气吞声,不跟他一般见识,就转向钱镠与徐温一带借路了。今年高季兴又一次抢到马殷头上:
马殷要说还算是吸取了去年教训了,使队有九百人马,整个跟个小军队似的,派个叫史光宪的领队,也还挺能打,架不住高季兴带着近两千人,嗷嗷叫着冲上来,群狼似的,贡品都夺了,连史光宪本人也俘虏了。
马殷这一气非小。
论头衔,他是天策上将军,从官级上算来比南平王低些,论气势可比什么越主、渤海王都嚣张多了,又因吴国如今与吴越争战,不好借路,就索性跟高季兴硬杠起来。
他根本不顾被俘虏的史光宪性命,又另派了两员大将,分别叫袁诠、王环,一个面如玄铁,比赛张飞还要赛张飞;一个手长过膝,发起火来跟大猩猩似的。
这两员大将,各带三千精兵,步、骑俱全,一路强攻猛打。高季兴楞是被硬杠得连连败退,还叫了一嗓子:“你们再打我就杀了史光宪,你们不管啦?这不是你们兄弟吗?”
袁诠也幽默,叫回去:“兄弟,史兄弟,您尽忠吧!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了喂!”
“你奶奶个熊的……”高季兴骂管骂,毕竟战场上吃了大亏,想想没法子,一边腆着脸去向朱梁告状,却也知道当今梁帝朱友贞靠不太住,上下索贿又厉害,这求援只是意思意思。主要还是就近向其他亲友团求助。
在这火烧眉毛的时候,他把一圈能求助的亲友算下来……发现自己根本就特么就没亲友,除了与吴国徐温的关系竟然还可以!
其实那是徐温会做人,始终没跟他撕破脸,但高季兴自己心里没点逼数,忽然觉得徐温是他世上唯一的朋友了,赶紧派人拍着马屁股赶到金陵向徐温告急。
徐温被这么请托上,应不应承还在其次,先同林某推托,说商事协调要暂缓了,他本应孝敬晋王,但因为与钱镠战事也还没平靖,南平那边又战火燃起顾此失彼,怕鱼米生产与运输都会受影响,白应了通商也做不到,反惹晋王生气。不如他先个人备一份薄礼给林使带回晋国去,目前谈的几样货物可以先交换着,其他的么,等日后这里不打战了,再细谈。
说到底,徐温
还是胆子小,凡事但求稳妥。这通商口子一开,怕以后不好关上。而连年战乱,大米有时候比珍珠还贵。他颇有点鄙帚自珍的意思。
林某知道晋国的土地也肥沃,甚至真的种起来,能比南方还肯出粮。只是李存勖从祖上开始就是少数民族出身,游牧习气重,打战是一把好手,种地说马马虎虎还是夸他了。又北边跟契丹、南边跟朱梁打着就没停过,从唐朝时继承下来的良田都荒了不少,别提有闲心去把本来的荒地垦为农田了。这两代人林进田退、狼进人退下来,晋国农产量很有限,也就这几年在张承业跟郭崇韬等人的营作下,情况好了些儿,自给自足了,但要支持大战还有点吃力,稻米更是低劣,主食还得仗着小麦磨面。
面食倒是长力气,但食谱里若贴补些优质稻米也不错。尤其一些上层人物,觉得吃米饭配小菜雅致,三天两头还是愿意来一点的。林某想将吴国的米市拿下,一来是想在晋国高层中博取地位,二来也是想一旦打开口子、让吴国商人把大米哗啦啦往晋国贩,回头吴国真出了什么事、粮食吃紧了,他可以反过来拿住吴国的命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