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内容与本书无关 二-第2/10页

加入书签
    针对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的回答:哲学又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的。

    从古至今,唯物主义对物质概念的理解,经历了从朴素到科学,从片面到全面的认识过程。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P20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物质世界处于永恒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没有无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一切运动和发展的实在基础运动是原因也在物质自身。P23

    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它无始无终,无尽无休。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限的,它无穷无尽,无边无际。时间的无限性表明物质世界的永恒性,空间的无限性表明物质世界的唯一性,即物质世界是唯一现实的世界。物质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而具体事物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在时间上是暂时的,在空间上是有界限的。P25

    马克思以实践的观点阐述了人对物质世界的把握,分析了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全部客观关系。哲学要从总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就要探讨世界的本质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人的存在及其活动使客观世界分为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它们又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和实践观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为人们认识社会,认识人的存在方式奠定了科学的基础。P26

    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在社会中进行,而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为了深刻而全面地把握世界与人的关系,需要进一步了解实践的本质,特征和形式等。P26

    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又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实践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并把人的目的,理想,知识,能力等本质力量对象化为客观实在,创造出一个属人的对象世界,具有主体性的对象特点,这是实践区别于自然物质形态运动和动物本能活动的特殊本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人与动物的区别在于人有意识有精神。因此,马克思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P27

    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其中体现着人类的需要,目的和愿望。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社会历史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特点。实践的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承担着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并在其自身发展基础上,使社会这一客观物质形态得以从低级到高级演化发展,实践的主体能动性使实践的发展与主体即人的发展一致起来。人是实践的主体,人赋予实践以能动性,创造性;人对实践又有依赖性,需要在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中得到锻炼,改造和发展。人类社会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只有从“物质实践”出发,才能科学地说明人类社会这一特殊的物质运动。这充分体现了实践活动的社会制约性。P32

    世界的普遍联系是客观的,而科学和哲学的任务就是要发现世界普遍联系的规律。发现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规律可以使我们的认识和实践建立在正确的思想路线的基础上,从而避免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P33

    新事物是指新产生的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力量的,逐渐发展壮大的,要经历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的事物。

    新旧事物相区别的根本标志在于它们是否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为什么新事物是历史的必然?这是由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新事物的本质所决定的。首先,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代表着事物发展的方向,而旧事物是不符合事物发展趋势的,丧失了必然性,新事物能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战胜旧事物。其次,新事物优于旧事物,拥有旧事物没有的特点。最后,在社会领域,由于新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好要求,从而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P35……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