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余波-第3/3页

加入书签
    张世虎弄了骑军后,除了在进入云南前,有过几次不大的战斗外,他的骑军就没有什么表现。说实话,他的心中也有点急。遇到了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根本就不愿意放过,何况他身边的张唐也在跟着“起哄”,故此他一“激动”,就来了事。

    事实上,张世虎的脑袋就根本没热到发烧的地步。

    因为这次遭遇战的特点之一,就是双方交战的地点,距离各自的主力都不算太远,在当时的情况下,谁也无法准确地预料到哪一方的援军会率先到达。而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另一方只怕当场就要吃大亏。故此,眼见一时半会打不开僵局,哈剌觞和张世虎就不约而同地形成一种默契:先就此罢手,来日再战。这就是此战的最后有点虎头蛇尾的主要原因。

    张唐早年和杜浒一样,很不安份,浪迹过江湖,但他是帝国前重臣张浚的后人,文化程度比较高。这个背景,是他当初被某人特意选出担任骑军督军指挥使的重要原因之一。

    也正是他家世的背景,在骑军的有些事情上,张唐实际上比张世虎这个当事人、甚至是有点关心则乱的张世杰看得更清楚。

    对于军中之事,某人从来都是敢花钱的,关键的关键是要看效果。只要这支骑军拥有可观地战斗力,他不仅不会放弃,更不可能怪罪。而检验一支军队的战斗力,就没有比看战场上的表现还更直接的方法了。

    作为当初跟随文天祥勤王举义者之一的张唐,是了解朝廷里有些情况的。这么多年下来,杜浒的军情司花费大不大?别人或许不清楚,可张唐知道,那真的很多,多到甚至让常人难以想象。但杜浒给出的成效,让这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了。

    所以,无论是为了复国的大业,还是个人的战功,乃至于以后的这个骑军,他都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此战绝对不应当回避。陛下和兵部将骑军派往荆襄,显然不是来摆样子的。这就是他在战前也鼓动张世虎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事后还就验证了他所说的话。

    张世杰的军报上呈兵部没多久,某人的诏书就到了军中。不仅所有参战者于军功之外另加赏赐,而且某人在给张世杰的密信中还写道:

    “……欣闻骑军于荆襄前线首战告捷,已仿佛看到我大宋未来十万铁骑纵横天下之情景。望少傅务必嘱咐两位张将军善加总结经验,以利再战。朕已让文相于云贵之地,尽力再多筹办战马。……”

    也就是自此以后,宋军的骑兵在战场开始变得越来越活跃了。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