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0五章 三个见解(三)-第2/3页

加入书签
    东当然非常重视军医的作用,因为据后世国外的统计,两次世界大战中,约有63%的士兵死亡,就是因为没有在受伤的第一时间得到有效地救治。而得到救治的士兵当中,又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伤员能够复员。

    他的动作其实从杜浒“请”沿海的郎中就开始了。杜浒当时绑来的郎中里面,有不少是卖狗皮膏药或大力丸的伪医,但东仍然当作宝贝。

    开玩笑,这年头能贴好膏药就不错了,好歹已经有点手艺,咱不能要求太高。

    他下令,将这些人全编入军中,充当军医。并且指派其他随军的郎中、乃至御医,对这些人进行更多的培训。

    他让苏刘义给这些人带话,学好了,本人和家人,给地免税、授予军医官位。学不好?苏黑手当时就嘿嘿了两声。

    当然,这远远不够,因为在东的心目中,至少也要做到每个都,也就是每个连有一、两个“卫生员”。

    他的举措,总而言之,就是在军中和民间招人、培训。重点掌握的是军中跌打损伤的救治和金疮伤药的一般使用。

    宋代其实是有医学教育传统的,国子监里就有“医学系”。宋神宗时,朝廷的太学有学医之人三百。其中上舍生四十,内舍生六十,外舍生两百。兄弟我现在不过就是因陋就简,施行突击简化教学,化无为有。

    东重视,禁军就肯定重视,更何况这还与他们切身相关。他们现在最看重的就是两类人才,一个是各种工匠,另一个,就是郎中。

    宋军占据了cháo阳之后,“弘一道长”曾跑到街上混在人群中查看。他亲眼看着北汉军的军士在领钱后全被放走。

    但是,就是这个混在人群中,给他惹出了事。

    张弘正现在是个方外之士,这样的人出现在市面上,要么化缘,要么竖个幡装半仙给人算命。可这个当年的猛将军、张家的十少爷,一个不愿干,另一个他不会,但他却竖了个医幡。话又说回来,原先他也就是这么掩人耳目进张弘范的帅府。

    其实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因为真正的习武之人,都是懂一点医药知识的,他们身上常常还备有药方或伤药。

    习武的过程,受伤是难免的,知道点必要的知识乃至随身携带点伤药,以备不时之需,非常必要。而且有些药方或伤药,随着师父教徒弟、徒弟再教徒孙,还一代一代的传了下去。

    张弘正作为一个在刀枪丛中冲锋陷阵的武人,是知道点伤药的,他觉得他这样做绝对万无一失,但他千算万算,还就是“失”了。

    因为,宋军一见到这个卖膏药的“医幡”,“弘一道长”立刻就被客客气气地请入了军中。经随军的军医官三两下查问,医术不假,疗伤有道。得,这个当年的北汉军猛将,不由分说,竟然成了琼州兵的军医了。

    张弘正恼怒,可他又哭笑不得。宋军的军医官竟然还安慰他:“道长,军中军医为官,朝廷给地免税。除每月军俸,如救治兵士有功,再授田。说不定将来你的功劳大了,圣上为你盖个庙宇也未为可知。”

    张弘正差点没背过气去。nǎinǎi的,照你这话的意思,咱这个曾经堂堂的将军,竟然真的要到庙宇里度过余生了?

    可哪个军医官后面的话使他转了念头。

    “只不过道长你要想成为真正的军医,还需经琼州哪里认可。”

    张弘正其实现在已经对琼州又多了点好奇,他早就有心再去哪里看看。只是这战火一起,船家没人愿意再跑海上。现在既然有了这个冠冕堂皇的身份和理由,他也就乐得来个顺水推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