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8)一曲动人的歌-第2/3页

加入书签
    “爱,是温暖,是体贴,是牵念,是不舍,是心对心的一种关照。当一颗心失去另一颗心的时候,爱就成了痛,甚至成为恨。所以,往往是爱得越深切,痛得越长远。”(《半人斋杂话》二十四)

    上面一段话,是作者对人类爱、痛、恨的一种诠释,它深刻而准确地阐明了爱与恨,爱与痛的辩证统一而又互相转化的关系,可谓说得确切而透彻,令人信服,显示了作者敏锐的洞察力和高度的概括力。

    作者的哲理,除了直白之外,还含在对事物的描述中:

    《四叶草》:“我知道,关于四叶草有好多美丽的传说。据说四叶草,是夏娃从天国伊甸园里历尽艰辛带到人间的。离开伊甸园,是一种无奈,是一种舍弃;将四叶草从天国带到尘世,是一种向往,更是一种追求。追求虽然不一定都属高尚,但却永远都是勇敢。没有追求的人生,一定是少有闪光的人生。”

    这一段叙述兼议论的句子,饱蕴着哲理,人要有追求,要勇敢,这哲理阐释得有理有据,恰切而深刻。

    空灵的高雅真切的平易

    倪笑春的散文中,既有空灵的描述,又有真切的叙述。

    那空灵的描述,有着高雅的情趣,那真切的叙述,有着平易的风格。

    在这里所说的空灵,是指倪笑春的散文中,不是具体详尽地叙述一人一事,而是跳跃性极大的空间的跨越,实物蜻蜓点水似的描述。

    《界江情絮》中,跳跃性的蜻蜓点水式的写了界江的两岸——灯——江——山雾——帆——乌鸦麻雀——日头——江风——黄昏——远山——雨天——江堤——月亮——人——梦——夏景——两岸人。

    这些对象,作者都不详细地描写,而是点到为止,但写的都很高雅,一点儿也不低陋粗俗,给人一种清爽悦目的感觉。

    在倪笑春的散文中,多数还是真切的叙述和描写,对象的写作,不隐晦不含蓄,都是实实在在的描述,平易近人。

    《老宅》,《蓑衣情》,《强扭的瓜不甜》,都是如此。

    在平易的描述中,给人一种真实可信的感觉,但它的平易,不等同于低陋粗俗,文笔都是很自然流畅,同样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功力。

    文风质朴语言考究

    倪笑春《日志》中的307篇散文,除了《界江情絮》、《梦花落痕》、《鸭绿江拾韵》等少数篇章风格旖旎之外,大多数都是一些质朴、自然、流畅的文章,尤其是作者儿时的故事,基本上是属于这一类。

    这些,大概是由于作者是叙写那些真实而又平凡的琐事的缘故吧。

    一般的情势下,并没有溢彩流光,而是娓娓道来,不加修饰装潢,有着泥土的芳香,儿时的童趣,故土的乡情,家庭的温馨。

    这些质朴的文章,不庸俗,不粗糙,不浅薄,而都有着感人至深,清新淡泊的味道。

    虽然,倪笑春的散文中,质朴的文风,平易的真切,但作者的遣词造句还是很讲究的。

    《界江情絮》中写“界江……有了这名字,于是,历史有了尴尬,人类有了隔阂,大江有了一身二属的别扭。”

    《三月感觉》:“三月的天空是那般润泽,润泽得叫人想入非非,阳光金黄成梦的意境,白云缠绵成遐想的翅膀,春风氤氲成杨柳枝头的淡绿,河水汩汩地燃烧着老冰的残梦,俊美的山河骤增了几分娇媚,几分诱惑。”

    这些优美形象而节奏有致的词语,无不呈现出瑰丽斑斓的色彩,把所描述的对象的形与神刻画得淋漓尽致,如浓浓的馨香沁人心脾……

    很明显的是,作者在文章中,大量的词语的移用,大胆的野性用语,大气磅礴的造句,都是很好地描态状形,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所以,倪笑春的散文语言,精炼,精彩,精美,精妙。

    启迪昭示振聋发聩

    倪笑春的散文,篇篇都有启迪人昭示人的韵味,振聋发聩,令人豁然开朗,惊梦顿悟。

    《放开,是一种胸怀》一文中,“在人生漫漫路途上,许多人往往感觉自己活得很累。为什么呢?仔细认真想想,主要是身上背负的东西太多,对许多该放下的东西没有及时放下,这也舍不得去,那也舍不得弃,都背在身上,揽在怀里,日积月累,自然是沉重,劳累不堪。……身轻则灵动,身健能行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