痴人说梦:前秦惨败-第2/3页

加入书签
    之前我们说过,今天我们能够看到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唐王朝时期编著的《晋书》和北宋时期编著的《资治通鉴》功不可没,但是因为这两个王朝距离东晋十六国时期过远,我们现在所能知道的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可能与当时的情况相差甚远,甚至说有些故事不一定是真实存在的。比如说我们在本章的故事中,有一段农夫与前秦帝国皇帝苻坚的对话,这则故事应该就是后世的史家凭空捏造出来的,先不说古代没有电视,老百姓能够面见天子的机会微乎其微,就是农夫的一番说辞都绝非一个普通老百姓能够说出来的,而且古代的文化普及率极低,老百姓中能够识文断字的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稍微有点文化的人绝不可能在田中耕作,起码也要在村中私塾当个先生,所以关于苻坚与农夫的对话,古往今来的学者们都认为这是虚构之事,由此可见正史所记载的历史故事不一定是真实可信的,更何况十六国时期,大量的游牧民族封邦建国,后世的汉族学者对此嗤之以鼻,不带有色眼镜记述相关的史实已是万幸。

    其实,在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历史故事,全部都是来自于我国古时候历朝历代官方所修著的前朝故事,甚至说有的朝代的史书相隔了很多个朝代,间隔数百年才有官方史籍,所以,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历史故事是被后世的史学家虚构,篡改,或者改编的。

    因为对于前朝的历史,当朝的史学家,是必须要根据自己所处的时代的价值观来进行编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迎合当朝统治者对于封建王朝在思想上,文化上进行掌控,同时,也要迎合本朝百姓万民的内心愿望,那么作为当朝的史学家就必须对前朝的史料进行再加工,再整理,以至于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故事很有有可能与当时的历史史实大相径庭了。

    尤其我们现在主要所说到的十六国时期的历史,后世的史学家为了掩盖当时的华夏民族的正统王朝,即西晋王朝,在执政能力上的缺陷,同时也要维护好华夏民族的良好形象,便将北方地区的乱局归罪于当时的游牧民族,所以他们称十六国时期的历史为五胡乱华,而且我们今天的人们也热衷于把这一历史时期称之五胡乱华或者五胡十六国,实际上这是极为不妥当的,或者说是及其不正确的,。

    不过,为何迎合当朝人们的想法,采用捏造史实的这种写法在东晋十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也确实发生过类似的情况,我们在此举一个例子来进行说明,在传世的二十四史中排名第一的《史记》,曾经被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在这本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中记载了这样一桩事情,被称之为秦始皇身世之谜,我们就来说说秦始皇嬴政,这位千古一帝的身世,以及当朝百姓对史书的影响。

    众所周知,秦始皇嬴政,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在位期间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年的混战局面,将华夏归一统,他的不世之功彪炳史册,但是对于秦始皇嬴政的身世在《史记》中却有两种不同的记载。其中一种,就是比较正常的说法,说他是秦庄襄王子楚与赵姬所生的孩子,另一种说法就是韩国富商吕不韦在帮助子楚夺得秦国太子世子之位后,将自己已经怀孕的歌伎赵姬送予即将接班秦王大位的子楚,后来赵姬生下了一个男婴,被当上秦王的子楚立为太子,后来这个男婴继承了秦王之位,便是后来带领秦国横扫六国的秦始皇嬴政。关于秦始皇身世之谜的第二种说法,似乎很有戏剧性,但这种说法却并不真实,现在的历史学者利用现代医学的妇产科常识结合史料中子楚,吕不韦,赵姬三人的交往时间与活动轨迹,轻而易举的识破了这种说法的荒谬,但是,关于秦始皇是吕不韦私生子的故事却真实的记录在了正史之中,我认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就是史记的作者司马迁为了迎合当时六国遗民对秦王朝的灭国之恨,而将这种类似于野史的历史故事堂而皇之地收录在了自己的作品之中。而且司马迁生活在汉武帝统治时期,距离秦王朝的灭亡也就一百年左右的光景,当时,西汉王朝治下的百姓大多也都是六国遗民的后代,可见正史的作者是需要多么的了解民情民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