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工部尚书的阴谋-第3/5页

加入书签
    严嵩听朱厚照有打算安排自己出去任巡抚,喜不自胜,忙谢恩起来。

    农业是一切之本,朱厚照不否认这点,未来自己要发动对外战争,自然也离不开农业的发展,如今要是能把玉米推广全国,使得大明粮食产量增加的话,朱厚照自然也就更有底气在将来去发动对外战争。

    这一天,朱厚照在内阁与司礼监值房召见了工部尚书曾鉴与兵仗局的少监迟宗,为的是关于大明武器制造的事。

    大明近卫军的军事领导机关已经搭建,武器制造这方面自然也是需要改进的,不过大明在这个时代于武器制造方面其实还不算落后,真正落后的是管理工匠制度,匠籍制度极大的限制了帝国武器制造水平的发展。

    在大明,匠人与军士一样都是被单独分成一个籍贯,匠籍百姓的地位很低,比民籍还低,他们不能参加举业进入仕途,也不能经商,一般还要无偿为朝廷服役,还得受到官员的盘剥,也正因为此,许多工匠都会以消极怠工甚至是逃亡等手段来反抗。

    大明军械制造主要是由内廷兵仗局与工部军器局构成,而这两个机构的在籍工匠数量基本上是年年减少。

    “回皇爷,现在兵仗局的工匠数量比弘治十八年少了三十五名!”

    “回陛下,现在军器局的工匠数量已不足三百,比弘治十八年少十二名!”

    朱厚照对此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他知道明朝工匠数量逐年减少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他现在想的是如何改变这一现象,据他所知,历史上的明朝后期张居正对此进行过改革,即允许工匠们自由择业,但需要向朝廷缴纳班匠银,朝廷再用这笔银子去雇佣工匠来制造兵器。

    朱厚照现在决定把工匠与大明武器制造的关系改得更彻底一点,他决定还工匠以自由,即取缔匠籍制度,毕竟匠籍百姓的数量没有军籍百姓的数量多,牵涉到的利益也没那么多,不像军籍一样冒然取消会引起全**事地主的不满。

    同时,朱厚照也不打算向工匠们征收班匠银,这样也算是减少这些工匠们的负担。

    因而,朱厚照此时便问着工部尚书曾鉴与少监迟宗:“你们以为取消匠籍,还这些工匠为民籍,再由朝廷自己出银雇佣工匠制造兵器,而雇佣工匠的待遇与兵器质量与数量挂钩,也就是说谁做的好做的多就得到的俸银越多,你们觉得如何?”

    少监迟宗和工部尚书曾鉴皆面色一紧,他们内心里自然是不想让还这些工匠自由的,毕竟如果取消匠籍,他们就会少一大笔收入,毕竟工匠们隐冒与逃亡都是要给他们交孝敬银子才行的。

    但两人也知道皇帝朱厚照现在这样问自然是想要改的,因而,曾鉴先说道:“陛下此举无疑是利民之举,实乃善政!”

    “内臣听皇爷安排,以银代工,实为好事”,少监迟宗也道,但内心里却是极为抵触的,毕竟一旦由朝廷出银雇佣工匠,就意味着这些工匠就会同军士一样领禄米,而如今考成法大行,一旦以雇佣制取缔强征制,他们就很难从中得到好处。

    朱厚照见负责军器制造的两个部门负责人都没有异议,便也就放了心,毕竟这要这两人同意,也就意味着他们能接受雇佣制带来的利益损失,他们领头的能接受自然也就能弹压得住下面的官员,下面的官员也就能接受。

    “既然如此,内阁便拟旨,今后改匠籍为民籍,匠籍百姓同民籍百姓一样可自由择业,缴纳赋税服徭役,可入仕途,朝廷今后以雇佣制招募工匠制造军器,到时候旨意下达后,令户部与工部协同完成此事,在册匠籍百姓每户赏粮一石,以奖掖其多年来为朝廷出力之功,同时,再由工部自行招募工匠,另外兵仗局与军器局合并为大明军械局,设一督办侍郎官,挂工部左侍郎衔,督办军械局事,少监迟宗先担任为协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