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微有点眼光和见识的人都知道,如果不赶紧趁着天工冶炼厂还没开工积级应征,等工厂全部改建翻新完毕,到时候招工的门槛肯定会大幅提高。
这么一来,每天最少都有两三百人前来报名登记。
尽管杨卫平亲自制订的招工标准,对员工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在两周之内,依然顺利地完成了前期招收三百名青壮员工的预定工作。
这期间,向阳在杨卫平打点下,经官方正规渠道,以港商回乡探亲考察投资的名义,一个人回了一趟大陆。
在工厂第一期招工结束的那天晚上,向阳带着十二名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的精干男子,回到了天工冶炼厂刚竣工才两天的员工宿舍楼。
……
遥远的北方,华夏大陆西北地区,金N县红旗公社上岭村。
村小学不大的广场上,苏红梅带着一群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站在木头制成的旗杆前面,神情庄重肃穆地抬头仰望着旗杆顶头那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右手弯肘高高举过头顶,行少先队队礼之状。
她的嘴里在清唱着华夏国歌,身后的同学们也跟着她整齐地大声唱着。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礼毕!”苏红梅转过身形,将手放下,大声喊道:“同学们,升旗仪势结束,请大家各回班级,准备上课。现在解散!”
三十多名男孩女孩,顿时就像是放了羊,嘻笑打闹着你奔我跑。
苏红梅往校办公室走的时候,忽然看到邮递员老李骑着自行车从学校门口路过,马上大声招呼着跑了过去,“李师傅,有我的信吗?”
已经驶过校门口的邮递员老李,扭过头来大声答道:“没有,苏老师,不过有知青点周援朝的信。”
“周援朝的信是从洛河寄来的吗?李师傅。”苏红梅禁不住又问道。
“不是,是京城寄来的。”老李一边答着一边骑车走远。
中午放学后,苏红梅连家也没回,直接跑去了知青点。
不过,她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消息,周援朝的这封信,不是杨卫平写的,而是周援朝家里寄来的家书。
每天都跑到知青点打听消息,已经成了苏红梅这段时间的例行公事了。
知青点的知青们早把苏红梅喊成“卫平媳妇”,对此,苏红梅显得很大方,也没什么难为情的,反正都已经决定要嫁给他,早晚都是他的人。
又一次从知青点无功而返,苏红梅看起来有点无精打彩,一双大睛眼里有着明显的失望和寂寥神色。
都过去这么多天了,还是没有杨卫平的消息。虽然早听周援朝说起过杨卫平还在洛河拖拉机厂有事离不开,可她心里总感觉周援朝没有说实话。
自从她父亲苏长贵在杨卫平的精心安排下,巧妙地避过一场性命倏关的大劫难,她们一家人甚至还没来得及请杨卫平吃顿好的,以感谢他的大恩大德,杨卫平就被县革委会的魏主任指名道姓请走出公差,去了中原省洛河市。
这段时间,苏长贵在家里没事就念叨着杨卫平的好,说是要没有他出手相助,他这条老命算是交待了。他们这一家子,欠人家小杨知青的这份恩情可是欠大了,还都还不清啊!
苏长贵和田翠芬夫妻俩,思来想去的,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家闺女嫁给杨卫平,反正杨卫平也是孤家寡人无亲无戚的,若是成了一家人,就不用说两家话了。
爹娘的这些心思,苏红梅当然心知肚明,清楚得很。仔细想想,爹娘打的这个如意算盘也不无道理,以她家现在的条件,除了让她以身相许,还真没有其他法子来偿还所欠杨卫平的恩情。
虽然苏红梅这些日子与杨卫平来往密切,她对他的好感也是与日俱增。可真要说到谈婚论嫁,她总觉得她和他之间好像还缺点什么,具体是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杨卫平的优秀,苏红梅当然是瞧在眼里,记在心里。尽管他跟她有时候看起来有些亲密无间,但她从来没有从他眼睛里发现过他对她有男女之情非份之想,他似乎把她成了不懂事的小姑娘,甚至是晚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这么一来,每天最少都有两三百人前来报名登记。
尽管杨卫平亲自制订的招工标准,对员工的年龄和身体素质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但在两周之内,依然顺利地完成了前期招收三百名青壮员工的预定工作。
这期间,向阳在杨卫平打点下,经官方正规渠道,以港商回乡探亲考察投资的名义,一个人回了一趟大陆。
在工厂第一期招工结束的那天晚上,向阳带着十二名平均年龄超过四十岁的精干男子,回到了天工冶炼厂刚竣工才两天的员工宿舍楼。
……
遥远的北方,华夏大陆西北地区,金N县红旗公社上岭村。
村小学不大的广场上,苏红梅带着一群脖子上系着红领巾的小学生,站在木头制成的旗杆前面,神情庄重肃穆地抬头仰望着旗杆顶头那名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右手弯肘高高举过头顶,行少先队队礼之状。
她的嘴里在清唱着华夏国歌,身后的同学们也跟着她整齐地大声唱着。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礼毕!”苏红梅转过身形,将手放下,大声喊道:“同学们,升旗仪势结束,请大家各回班级,准备上课。现在解散!”
三十多名男孩女孩,顿时就像是放了羊,嘻笑打闹着你奔我跑。
苏红梅往校办公室走的时候,忽然看到邮递员老李骑着自行车从学校门口路过,马上大声招呼着跑了过去,“李师傅,有我的信吗?”
已经驶过校门口的邮递员老李,扭过头来大声答道:“没有,苏老师,不过有知青点周援朝的信。”
“周援朝的信是从洛河寄来的吗?李师傅。”苏红梅禁不住又问道。
“不是,是京城寄来的。”老李一边答着一边骑车走远。
中午放学后,苏红梅连家也没回,直接跑去了知青点。
不过,她并没有得到她想要的消息,周援朝的这封信,不是杨卫平写的,而是周援朝家里寄来的家书。
每天都跑到知青点打听消息,已经成了苏红梅这段时间的例行公事了。
知青点的知青们早把苏红梅喊成“卫平媳妇”,对此,苏红梅显得很大方,也没什么难为情的,反正都已经决定要嫁给他,早晚都是他的人。
又一次从知青点无功而返,苏红梅看起来有点无精打彩,一双大睛眼里有着明显的失望和寂寥神色。
都过去这么多天了,还是没有杨卫平的消息。虽然早听周援朝说起过杨卫平还在洛河拖拉机厂有事离不开,可她心里总感觉周援朝没有说实话。
自从她父亲苏长贵在杨卫平的精心安排下,巧妙地避过一场性命倏关的大劫难,她们一家人甚至还没来得及请杨卫平吃顿好的,以感谢他的大恩大德,杨卫平就被县革委会的魏主任指名道姓请走出公差,去了中原省洛河市。
这段时间,苏长贵在家里没事就念叨着杨卫平的好,说是要没有他出手相助,他这条老命算是交待了。他们这一家子,欠人家小杨知青的这份恩情可是欠大了,还都还不清啊!
苏长贵和田翠芬夫妻俩,思来想去的,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们家闺女嫁给杨卫平,反正杨卫平也是孤家寡人无亲无戚的,若是成了一家人,就不用说两家话了。
爹娘的这些心思,苏红梅当然心知肚明,清楚得很。仔细想想,爹娘打的这个如意算盘也不无道理,以她家现在的条件,除了让她以身相许,还真没有其他法子来偿还所欠杨卫平的恩情。
虽然苏红梅这些日子与杨卫平来往密切,她对他的好感也是与日俱增。可真要说到谈婚论嫁,她总觉得她和他之间好像还缺点什么,具体是什么,她也说不上来。
杨卫平的优秀,苏红梅当然是瞧在眼里,记在心里。尽管他跟她有时候看起来有些亲密无间,但她从来没有从他眼睛里发现过他对她有男女之情非份之想,他似乎把她成了不懂事的小姑娘,甚至是晚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