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第2/4页

加入书签
    徐清对此自然十分期待,现在从广州一封信传递到汴京城,即便有火车,渡轮之类的交通工具,最起码也需要二十天左右的时间,这中间有多少事情被耽误了,有的时候,发生一次灾害情况,比如海啸,台风,当地已经是遍地狼藉了,而朝廷却对此一无所知,等到地方上的消息汇报上来的时候,最严重的灾难早已经结束,朝廷能够做的就是在事后对灾民进行安抚以及对当地进行重建,在最需要设定计划的时候,朝廷却根本对此一无所知,这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

    从朝廷来说,这会让朝廷的公信力下降,当老百姓看到自己受灾而朝廷却无法帮他们抵御灾害的时候,心里自然会不满,从百姓来说,他们的财产损失也会十分的巨大,甚至会有生命危险,这些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而电报的存在则能很好的解决这一切,信息的传递将会从二十天缩短到一天的时间,双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将会加速。

    同时对于一些偏远地区来说,这也将会是极大的刺激,之所以这些偏远地区发展不起来,除了地理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便是他们接受讯息的速度很慢,当来自于中央的信息传递到他们的耳朵里时,往往这个消息已经滞后好几天了,而在当代社会,滞后不要说一个月,便是滞后超过一天的时间,你都有可能因此而错失良机,而电报的出现,则能让偏远地区的人民,也能在第一时间知道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什么变化,这个世界正在发生着什么样的变化。

    如此一来,诸大报社在各个地方设立的分院,便可以直接在当地发送全国性的报纸,报纸也就真的能从一星期一报,变成一天一报的全国报纸,而这件事到现在为止是不可能的,宋朝的报纸,城市报纸一天一份,主要服务于当地市民,全国报纸一个星期一份,且只有大城市才有,其他地区往往要等很久,偏离中心的则也需要很长时间,往往汴京的人再看五月份的报纸时,许多地方还在看上个月的报纸,至于其他大陆则有可能在看两个月前的报纸。

    而现在,有了电报的出现,任何文稿都能在短时间内瞬间传遍全国,从而立刻打印,起码大城市之内,全国报纸可以实现同一天一起发报纸,所有大城市中的人一起看同一篇报纸,这是做得到的,至于小地方自然还是会有很大的困难,其他地方也是如此。

    因为如今的电报是要靠电线的,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通过卫星或者是无线电就可以做到的,如今可还没有这么先进的设备,所有电报机之间的连接,都是需要有线来连接的,就跟古早时代的电话,电视是一样的,都是需要电线的,所以两个地方若想要使用电报机,就必须要牵一条长长的电线互相连接才可以,这一点也是非常的麻烦。

    也正因为如此,小城市是不可能特意为他牵一条线的,唯有大城市才可以享受这样的待遇,毕竟这电线如今虽然生产出来了,可价格之昂贵简直令人发指,平均一下,一千米左右长度的电缆,其价格大概在三千七百贯左右,而从汴京到昆山之间的距离大约在八百公里左右,也就是说把这两座城市联通,光是电缆的花费就需要两百九十六万贯,这也难怪在民国的时候,发一封电报的价格可以贵到要两三个银元的地步,这成本费实在是太贵了,而这还仅仅是电缆的钱。

    为了防止电缆出线故障,还需要搭建电线杆,以保证电缆不会被地上的人,或者是走兽,虫鸟伤害,平均每五公里需要一座电线塔,大概一座就是一万两千贯左右的费用,用钢筋打造,大概在三十多米左右的高度,中间还需要一些小的电线塔作为付出,就需要三百万贯左右的费用,同时两个地方需要电报机,电厂的电不算,光是这些东西加上人员,维持汴京到昆山一线的电报发送,就最起码需要八百万贯左右的财政支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