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事与愿违-第2/4页

加入书签
    在B-52大获成功之后,纽兰空军紧跟时代的步伐,其实是紧盯梁夏空军,也把重点放在了3倍音速轰炸机上。此后的10多年,纽兰空军在绰号“瓦尔基里”的XB-70项目上烧掉数十亿纽币。因为XB-70的门槛实在是太高,存在很大的风险,所以在同一时期,纽兰空军还采购了数百架速度稍微慢一点,技术难度也要低一些的B-58轰炸机。到最后,在这两个项目上,纽兰空军用了上百亿纽币。

    结果却是竹篮打水。

    XB-70项目最后的结果,也就只是2架原型机。

    B-58因为可靠性太差,维护保养的难度大得吓人,主要性能指标又不够突出,所以只服役了不到10年,就全部退役。

    折腾10多年,纽兰空军的主力轰炸机仍然是原本计划要被取代的B-52。

    也就是在这个大背景下,纽兰空军启动了XB-1项目。

    最初,纽兰空军把XB-1当成了XB-70的低配版,也可以说成是B-58的增强版,即高空速度为2马赫,执行典型打击任务时的作战半径为6000千米,且拥有不亚于B-52的最大载弹量。

    这就是B-1A。

    只是,等到B-1A研制出来,纽兰空军才猛然发现,在以远程防空导弹为主的现代防空系统面前,任何在高空飞行的轰炸机,其实都是防空导弹的靶子。不管轰炸机飞得多快,也肯定比导弹慢!

    相反,超低空的突防效率高得多!

    正是如此,B-1A的设计图纸被直接丢进了垃圾桶,换上来的就是更注重超低空飞行稳定性的B-1B。

    这个时候,纽兰空军已经被折腾得完全没有脾气了。

    关键就是,梁夏空军的新式战略轰炸机已经进入到量产阶段,而纽兰空军依然在使用老掉牙的B-52。

    为了节约时间,纽兰空军直接在B-1A的基础上做修改。

    简单的说,不再要求在高空达到2马赫的飞行速度,通过增强机体结构与加大翼载,获得出色的低空飞行性能。

    此外就是,必须得保持6000千米的作战半径。

    其实,这很好理解。

    从纽兰本土西海岸到霍努岛,最短距离大约5000千米,因为要考虑把轰炸机部署在内陆的空军基地,还得把执行任务时的意外因素考虑进去,所以6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只算得上勉强够用。更何况,群岛最西端的中转岛距离纽兰本土大约有7000千米,因此就算轰炸机拥有6000千米的作战半径,也要挂载与使用射程超过1000千米的巡航导弹,才能够攻击这座岛屿。

    正是如此,6000千米是纽兰空军对战略轰炸机作战半径的最低要求。

    严格说来,B-1B并不比B-52好多少。

    如果使用巡航导弹,受外挂点的限制,以及气动外形的问题,B-1B的作战效率反到不如B-52。

    说得简单一点,B-52能使用复合挂架,在机翼下挂载24枚远程巡航导弹,而B-1B最多只能挂12枚。

    此外,在对付低威胁目标时,B-1B的作战效率仍然比不过B-52。

    B-1B的优势是在低空,或者说依靠低空突防穿透敌人的防空网,摧毁获得重重保护的战略目标。

    这也是纽兰空军投资研制B-1B的初衷。

    依靠灵敏度极高的无线电高度表,以及极为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还有首次用到轰炸机上的数字飞控系统,以及高翼载气动布局,B-1B能够在距离地面不到100米的高度上,以接近1马赫的高亚音速飞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