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张元宗等人在竹涛阵阵中出发,而梁临川早已孑然而去。游龙镇恰在昆仑、天山的中轴线上,在地域的划分上并不属于中原的范畴,但是武林地域的划分本就难有确属,只知游龙镇离江湖人心中的中原并不遥远。武林源位于游龙镇的东方,距离约四千里路程,可谓路途遥远,然而对于江湖人来说一个月的时间还是绰绰有余的。
众人一路上游山玩水,由西至东,景色变化多端,风格多样。有大漠孤烟之苍凉,有山峦叠嶂之雄奇,有水天一色之开阔,有草长莺飞之幽然。跨越东西,途径很多有名的美景奇观,张元宗、张水衣、巫千雪、四儿少有游水访山,皆是兴致颇高。
莫忆一路上指点山水,对各处的名山名水了若指掌,大家都是一副稀奇模样,而莫忆似是见惯了迤逦风景,当不是如何的兴趣盎然。虽然莫忆是个冷淡的人,介绍名山大川时声音也是沉郁的,但他胸藏诸多典故,妙语横生,同时也为众人介绍路经之地的名人轶事,江湖势力,却也好不乐哉。
一日,众人路过一座山脚,此山在群山中并不险峻奇绝或是秀丽优美,很是普通,然而莫忆却驻步道:“此山虽不起眼,但山上有座清秋观,十年前我曾来过,观中只有一个道士,此观却是一妙处。”张水衣不解道:“一处道观有什么出奇之处?”莫忆回忆道:“我们一探究竟不知知道了。”此外并不多言。
一行五人沿山路拾阶而上,山林间的林木茂密却并不高大,石阶间杂草丛生,落叶飘满山径。山风伶仃,鸟雀叮呤,倒也没有奇石芬芳,山道两旁尽是些常见的树木花草。行至半腰处,路旁忽遇一大石,其质地到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奇在其纤尘不染,光滑明净,上卧一少年晒着太阳,昏昏欲睡,煞是年少,比四儿大不了多少,十二三岁的模样。
想必这块大石是其专用之物,难的是经长年卧睡,变得干净华润,好一个惫懒的少年。他虽然好像是个散漫的童子,却生的异常清秀,倒像是谁家的小公子。想是听到人声,少年慢悠悠地坐起身来,瞥了众人一眼,眼眸惺忪,看到张元宗一行人后,复又斜卧大石,兀自闭目不顾。
张水衣觉得有趣,高声呼道:“小孩儿,小孩儿。”少年又慢吞吞起身,眉眼间颇有些不耐,好像众人打扰了他抱日困眠,遂语气不悦道:“什么小孩儿,好生无礼!”张水衣闻言扑哧一笑,却是不接此茬,复又问道:“你干嘛在石头上晒太阳?”
少年听闻此语,顿时有些恼怒,不由哂道:“你懂什么,我是在感悟自然大道,岂是你所言之俗事。”张水衣竟被少年轻视,他人皆不由莞尔一笑,张水衣却气道:“自己惫懒浑睡,却胡说什么感悟,就这鸟不拉屎的地儿,还能有什么自然大道,什么正经的人?”
少年却并未有什么怒火,语调轻视道:“果真是凡夫俗子,岂能感悟大道。道,无处不在,你所识穷山恶水处也有大道,然明得大道之人,岂会在意山清水秀与否,鸟语花香与否,万山皆有其阴阳,万水皆有其虚实,物物皆是一般无二。你不识此山之明秀处,却是妄言。”他人不由暗暗称奇,这少年年纪轻轻却有见底,张水衣一时语塞,转而强言道:“道是什么,你可感悟到你的道,尽说些虚应之物。”
少年清声道:“能述之笔端,漏之口舌的,都不过是道之躯壳。道,自在有缘人的心中,可悟可感,人之精气神皆有妙意,心窍通透,看破世间虚妄,却又无法化为言语知于他人,否则岂不是人人皆可明道。”张水衣却是无语言他了,张元宗等人更不由对此少年刮目相待。
少年言毕,对众人不管不顾,兀自闭目神游,卧躺大石,感悟大道。张水衣只能干瞪眼,暗中腹议几句。张元宗等人继续沿着山路前行,不多时只见乌瓦青檐飞出,一座颇大的道观出现众人的眼前,此观坐拥松涛缱绻,乘临岚息舒缓,青藤绿蔓缠络,花影飞红缤纷,与此山却是大不同。
待众人走近,只见上书“清秋观”三个大字,字体瘦削,风骨高绝,颇有些气灵骨秀,道观大门两边有一对联,上书:一枕黄粱虚无生造化,下书:九死不悔天地有神明。清秋观周围的景致少有人迹,安静幽然,草木随意生长,自然之音渺渺,与道家的“清静无为”、“离境坐忘”极是吻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众人一路上游山玩水,由西至东,景色变化多端,风格多样。有大漠孤烟之苍凉,有山峦叠嶂之雄奇,有水天一色之开阔,有草长莺飞之幽然。跨越东西,途径很多有名的美景奇观,张元宗、张水衣、巫千雪、四儿少有游水访山,皆是兴致颇高。
莫忆一路上指点山水,对各处的名山名水了若指掌,大家都是一副稀奇模样,而莫忆似是见惯了迤逦风景,当不是如何的兴趣盎然。虽然莫忆是个冷淡的人,介绍名山大川时声音也是沉郁的,但他胸藏诸多典故,妙语横生,同时也为众人介绍路经之地的名人轶事,江湖势力,却也好不乐哉。
一日,众人路过一座山脚,此山在群山中并不险峻奇绝或是秀丽优美,很是普通,然而莫忆却驻步道:“此山虽不起眼,但山上有座清秋观,十年前我曾来过,观中只有一个道士,此观却是一妙处。”张水衣不解道:“一处道观有什么出奇之处?”莫忆回忆道:“我们一探究竟不知知道了。”此外并不多言。
一行五人沿山路拾阶而上,山林间的林木茂密却并不高大,石阶间杂草丛生,落叶飘满山径。山风伶仃,鸟雀叮呤,倒也没有奇石芬芳,山道两旁尽是些常见的树木花草。行至半腰处,路旁忽遇一大石,其质地到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奇在其纤尘不染,光滑明净,上卧一少年晒着太阳,昏昏欲睡,煞是年少,比四儿大不了多少,十二三岁的模样。
想必这块大石是其专用之物,难的是经长年卧睡,变得干净华润,好一个惫懒的少年。他虽然好像是个散漫的童子,却生的异常清秀,倒像是谁家的小公子。想是听到人声,少年慢悠悠地坐起身来,瞥了众人一眼,眼眸惺忪,看到张元宗一行人后,复又斜卧大石,兀自闭目不顾。
张水衣觉得有趣,高声呼道:“小孩儿,小孩儿。”少年又慢吞吞起身,眉眼间颇有些不耐,好像众人打扰了他抱日困眠,遂语气不悦道:“什么小孩儿,好生无礼!”张水衣闻言扑哧一笑,却是不接此茬,复又问道:“你干嘛在石头上晒太阳?”
少年听闻此语,顿时有些恼怒,不由哂道:“你懂什么,我是在感悟自然大道,岂是你所言之俗事。”张水衣竟被少年轻视,他人皆不由莞尔一笑,张水衣却气道:“自己惫懒浑睡,却胡说什么感悟,就这鸟不拉屎的地儿,还能有什么自然大道,什么正经的人?”
少年却并未有什么怒火,语调轻视道:“果真是凡夫俗子,岂能感悟大道。道,无处不在,你所识穷山恶水处也有大道,然明得大道之人,岂会在意山清水秀与否,鸟语花香与否,万山皆有其阴阳,万水皆有其虚实,物物皆是一般无二。你不识此山之明秀处,却是妄言。”他人不由暗暗称奇,这少年年纪轻轻却有见底,张水衣一时语塞,转而强言道:“道是什么,你可感悟到你的道,尽说些虚应之物。”
少年清声道:“能述之笔端,漏之口舌的,都不过是道之躯壳。道,自在有缘人的心中,可悟可感,人之精气神皆有妙意,心窍通透,看破世间虚妄,却又无法化为言语知于他人,否则岂不是人人皆可明道。”张水衣却是无语言他了,张元宗等人更不由对此少年刮目相待。
少年言毕,对众人不管不顾,兀自闭目神游,卧躺大石,感悟大道。张水衣只能干瞪眼,暗中腹议几句。张元宗等人继续沿着山路前行,不多时只见乌瓦青檐飞出,一座颇大的道观出现众人的眼前,此观坐拥松涛缱绻,乘临岚息舒缓,青藤绿蔓缠络,花影飞红缤纷,与此山却是大不同。
待众人走近,只见上书“清秋观”三个大字,字体瘦削,风骨高绝,颇有些气灵骨秀,道观大门两边有一对联,上书:一枕黄粱虚无生造化,下书:九死不悔天地有神明。清秋观周围的景致少有人迹,安静幽然,草木随意生长,自然之音渺渺,与道家的“清静无为”、“离境坐忘”极是吻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