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防御和奏折-第2/3页

加入书签
    不得已之下,就缩小了体积和面积,谁知道,居然创造出了一个防守利器,在狭窄的海岛之上,只要确定了笼罩的范围,这个棱堡比起在陆地上面更可怕,甚至传统的挖掘战术,对于海岛上面的棱堡,也没有太大的作用,一直到攻城炮的出现。

    接下来,赵信正好提出,要去海边看一看。

    实际上,海边的港口,牵扯到了很多的东西,比如说,确定航道,避风堤,还有防波提等诸多的附属设备,不但要足够大,也不能有众多的暗礁。

    天然的港口难以寻找就是因为这个,一直到后世,防水的炸药出现,用过一些作业,炸掉那些不适合的暗礁,清理出航道,这才让海港开始普及了起来。

    实际上作为后世天然的深水良港,哪怕这个时代还没有开发,同样没有被陆地接壤,但是这个港口的情况非常好,可以停靠大量的船只,吞吐量也相当高。

    赵信,通过仔细的观察,特别是卡牌系统给与他啊的深入的感知,把周围的一起都纳入到了其中,逐步的检查之后,最终确认了3处地方,一个可以做出初期的港口,另外两个是扩建工程,最终,会建设一个庞大的,世界级的港口。

    最关键的是,这三处地方的距离相当的近,只要用3座棱堡,就能够形成品字形的防护,把整个港口都纳入其中。

    云台山岛的面积,还有港口,都非常让赵信满意,最终,还是确定下来。

    确定了云台山岛,也就是后世的连云港作为新起点,这是一件大事,也需要得到中枢的同意的。

    不同于苗家庄,苗家庄是一个私人的庄头,就连土地,都是自己,赵信在那里折腾,没有多少问题,可是云台山岛就不一样了,必须要有一个名目。

    赵信还要驻军和建立海军这就没有名目就不行,在北宋,对于军方的限制非常厉害,却有一个例外,那就是位于边境军州的节度使。

    这不但是一个级别,一般宰辅才会兼任节度使,或者就是一些宗室里面的出色的,在这些地方,他们拥有军政大权,一般而言,就如同国中之国。

    北宋对于军队的控制严格,这样的事情不是跟整个政策违背么,实际上,还真的不怎么违背,原因非常简单,这些边境军州都很小,只有极少一部分,相当于州一级,大部分甚至连县都不到,他们绝大部分地处于比较边境,或者是贫瘠,落后的地方,是北宋为了节约驻军,并且加大管理设定的。

    赵信在离开苗家庄之前,就给仁宗上书,讲明他会选择这些地方,现在已经确定了位置,就等着仁宗从上层来配合吧。

    这个配合就需要传递信件,已经穿越过来好几个月,在保州蹉跎了很久,现在赵信终于安全了,他一丝一毫都不愿意浪费,越早一天开始,这个神奇的奇迹之城,也就越早一天能够建起。

    海州这边,没有八百里加急,甚至连官道都有些年久失修,赵信他们进入到海州的时候,浪费了不少的时间。

    附近淮南东路就有,孙吉专门跑了一趟,快马加鞭的过去把奏折,送到了驿站。

    这一次,没有韩琦的背书,可是赵信已经今非昔比了,以保州侯的名义,上书奏折,是可以借用八百里加急的。

    但是必须是行文的晋级奏折,是要直接送入到中枢手中的,否则的话,如果是一般事情,根本不可能动用八百里加急。

    这也是一个限制和优待,这一点,被赵信用上了。

    一个开国侯,在地方上面的地位已经不低了,最少说,不是一般小吏能够干涉的,他们根本不敢遮挡,让这个奏折进入到了转运司之中。

    至于淮南东路的负责人,正好是有资格知道赵信身份的,他就更不可能阻挡了。

    北宋一共有二十几个路,每一个路的转运使,实际上,已经算是朝廷高官了,北宋的最初在真宗时候15个路,后来扩充到24个路,这些都是省一级的官员,本身就是中高级别官员。

    这个路的主官,并不是常设的官员,而是属于中枢派出机构,这些机构的人员长期流转,被称为转运司提举,直接负责路的大小事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