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 谁的地?

加入书签


    李复秦陷入了自己的思辨之中。

    那个世界里,祖国弱小而贫瘠,当时没有缺少铁路、缺少公路,空有资源与人力,生产出来的产品却没办法大量向外输出。

    其中一个很明显的特征,就是各个地方都会有特产,在别人的嘴里,某个地方可能因为某项小吃、某种水果、某件用具,从而拥有自己独特的名片。

    看起来,这是一种文化现象,对于个地方的差异化发展很有好处。

    但如果仔细想一想,这样遍地开花的特产,难道不同样意味着交通困难,物资交流不畅吗?

    对比一下李复秦生活的年代,各种各样的地方特产不都已经随处可见?

    甚至于随着网络销售行业的发展,只要你能知道名字,几乎没有买不到的特色。

    然而这样的时代中,原本传闻里各种好吃、新鲜、好用的特产,真的被远方的人们吃过了、用过了,感受不也就一般般?

    所以曾经的很多特产,其实并没有多么特殊,说到底不过是道路运输不畅,物资转运一旦超过一定的距离,其运输成本就会造成商人的无利可图,于是一样又一样价值轻微而具有一点地方特征的产品,就都成了特产。

    那么面对这样的情况,修路当然是非常好的解决办法,当你自己没有能力去修的时候,别人来帮你修、替你修,是好事吗?

    看起来很好,但没人是傻子,别人替你修过了,是要从你身上带走更多的好处。

    当年,列强们在祖国内陆修铁路,不但将铁路沿线的各种权益强行夺取,而且还利用修路的机会,将宝贵的地理信息整理成一项项情报,就此成为巨大威胁。

    所以,在国人看来,不请自来的“帮助者”就是侵略者,国人们要夺回路权,保卫祖国。

    如此看来,潘茂才阻止李复秦,并没有错,他是在践行他作为一郡长官暴民守土的职责。

    如果李复秦因此而对他发难,很显然,就是对自己一套标准,对别人一套标准,简单点叫“双标”,是他上辈子做键盘政治局的时候就最讨厌的。

    怎么办?

    不修了?然后眼看着粮食进不来?

    不对,这里面一定有问题,李复秦决定重新理理。

    帝国主义修路,修路是手段,夺取利益是目的。

    李复秦修路呢?目的是运粮食,这个粮食是用来做坏事的?不是,让安昌的人有饭吃,怎么能是坏事!

    运粮食对晋国有坏处吗?也没有,五谷道的粮食也是掏钱买的。

    李复秦要借着修路,对晋国图谋不轨吗?

    依旧不会!李复秦要想收拾晋国不需要这么麻烦,他自己冲进晋王的宫殿就可以了嘛……

    这么一想,就对了!

    老子来修路是因为你潘茂才无能!

    你要是有本事几天之内把路修好,李复秦疯了,放着自己的领地不建设,带着这么多人跑来替你干活?

    这么一想,瞬间念头通达!

    可惜,李复秦这修为到顶了,没办法一通达就突破一下子。

    “老潘呀,你这个不对啊!我过来修路,那可是帮了你大忙了!你作为一郡郡守,这个修路搭桥是你的本份吧?就算不建新的,这个旧的总要维护好的吧,你这条路,你告诉我你几天修好?”

    潘茂才脸都扭曲了,毛线的几天!

    要不是你李青个大魔头赶过来,老子就是再有几个月也不会来这儿找不自在!

    但是这个话不敢说啊,潘茂才回头看向平城和当川的县吏,这路原本就归他们维护,多长时间能修好,也就他俩知道。

    这两个人看见潘茂才询问的目光,完全不敢抬头,咋回答?

    人家问几天,你告诉人家要半年?

    这要是个普通人问的还算了,就算是朝廷派人来问的,也都好转圜,关键尼玛问话这个惹不起!

    李复秦一瞧潘茂才那个样子,也不指望他答话,继续道:“你放心,我就是修修路,不会做别的,再者说了,刚跟你们国王签好了合约,我没那么不要脸,直接就打你们。”

    说到这儿,李复秦忽然想起来了,好像、大约、貌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