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毕向南紧皱眉头,带着前方使者传回的消息,来见太子夏力行。
“戮仙老祖,要我等明日即至?”夏力行瞠目结舌,好似看到了什么旷世未闻的奇景一般,“这、这,青魔未免欺人太甚!”
这下子连最后的遮掩也不要了,“青魔”这个称谓又来了。
毕向南稍稍低头,眉眼间对于这位太子着实不怎么客气,只是不好让对方看到而已:“还请殿下慎言,那毕竟是戮仙老祖,不拘小节也在情理之中。”
“可……”夏力行也泄气了,在国内的时候,除了那些国朝重臣,还没有哪个能够光凭名字就把他压得没脾气的,当然了他爹他妈不算,即便是那些重臣们,面对他的时候,也都是执礼甚恭的呀!
奈何李青威名太盛,虽然此前没有针对过他们晋国,但也没把他们放在眼里,为五国两郡的朝堂提供了无数人才、臣僚的正道八宗,都一个个被按在地上摩擦,他们这些人就更加不敢跳出来扎刺了。
夏力行无法,只得道:“毕公公,咱们这要一日夜间驱车百里,何等仪仗也难保存啊!届时失礼事小,惹得戮仙老祖怪罪,却是我等的罪过了!”
这个事情吧,属于李复秦见识少了,他光考虑现代交通条件下的速度了,却忘记了这个地方的道路条件。
虽说把原本半个小时的路程,随口猜测成了一天,但要保持整个使节队伍的礼仪完整,那么一天下来也就顶多走个三到四十里地。
毕竟拔营扎营,还要事先探明道路,以保障太子的安全,这些全部都要耗费时间。
即便是他们这些人大多有修为在身,但行动一旦慌张,那么闹出些纰漏都是难免的,比如衣冠不整、旌旗不舒什么的。
当然了,锅也不能全都甩到李复秦的身上,他本来只是问一句,也没考虑着一定要谁怎么样,纯属跟班儿的卫修齐理解错误。
结果这个错误理解一路传递过来,可把夏力行难为坏了。
堂堂戮仙老祖的吩咐,谁敢不听?
然而这个锅也不能全扣卫师兄的脑袋上,毕竟谁能想到李复秦连这个世界的常识都不知道,就那种道路条件,赶个牛车马车啥的,还要保持队伍整齐、服饰干净,一天能走多远几乎都是一定的。
这种常识,除了乡野村夫,又或修行人中的小孩子,谁会需要问?
至少他李青是不需要的。
于是卫修齐那么理解,也没问题。
只是苦了夏力行和毕向南。
“殿下,事到如今,唯有抛弃仪仗,轻车简从,先行赶往安昌了。”毕向南实在没办法,拿出的主意也不能让夏力行满意。
“如此不可!我乃堂堂晋国储君,道路失仪,即便戮仙老祖不曾怪罪,又有何面目再见中京父老?”
夏力行都快委屈死了,要是他为了完成戮仙老祖的要求,就彻底置国家颜面于不顾,回国之后肯定要被喷死,一个不好储君的位置就没了!
更何况那个样子见青魔,说不定连活着离开安昌的机会都没有!
毕向南却是急中生智:“殿下,何不择三五忠义之士,携带部分仪仗,施展轻功,先行赶往安昌,将那部分仪仗于彼处安置妥当,我等携三五仪从,换马疾行,半日可至,届时仪仗稍减,又不致辱我国威,或可解此危急。”
这主意不错,先挑几个修为高的,负重赶路根本不是事儿,这样分开走,算是最好的方法了。
只不过这样一来,保护夏力行这个太子的力量,就被分散了,如果路上遇到危险,就很难护他周全。
毕竟除了晋国,还有四国两郡,以及数量众多的小势力。
虽然目前大家没有直接交战,但也跟相处和睦扯不上丝毫关系。
可惜夏力行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办法了,要想保住命、保住太子之位,有些风险就不得不冒。
可是,他心中的顾虑,可不止这一点:“毕公公,好是好,可那戮仙老祖,会不会怪罪我等礼仪减慢?”
“殿下,这正是老奴接下来要说的。”毕向南一脸便秘之色:“根据使者回报,先前我等探知之事,具无虚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