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可怜皇天厚土,他们被海浪冲击到岸边,一个渔翁帮他们解开蒙在眼上的布条,让他们重见天日。
“多谢老人家”,他们几乎不约而同的喊起来。
那渔翁做了一件大善事,非常自得,茫茫摆手,示意他们不要感谢了。
“我要去找鲁南方算账!”,北方首先不平起来,“他害得我好惨!”
“你再有三颗脑袋都不是他的对手,我看你还是算了,做你的诗人吧!”,鲁东方说道。
“他也不是什么诗人,他仅仅是读诗!”,一凡补充道。
“我要成为最伟大的吟游诗人,我要成为第二个鲍勃!”,北方依旧愤愤不平。
“我还要继续我的游历,告辞了!”,一凡说道,显然不想继续这样无聊的对话。
两人与他一一惜别,脸上写满了茫然,人生总是不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在这个时候你总像做点事情,可就是不知道前路在哪里,该做些什么。这就是所谓的苦闷和彷徨。
“后会有期!”,鲁东方猛然想起来。
一凡已经踏上他的路途。不就便看到一座繁华的集镇,人来人往,小桥流水人家,五湖四海的商贾云集,好不生动,好不热闹,此情此景,似曾相识,哦,对,《清明上河图》。
2.
一凡走到城门处,此国宰相王小石要改革政令,正在招募天下有志于此的贤才,一凡经历千山万水,见到这样的榜文,心里涌出无限的激动或者说冲动。而今他确实需要做些事情了,不然也会茫然。
此时一顶官轿缓缓过来,看那排场一定是宰相的了,等官轿靠近,一凡已经有些按捺不住兴奋,高喊:“宰相,我是你需要的贤才,我是贤才”。这时轿帘掀开,那官员自然不是宰相,而是他的政敌司马小光,所以很愤怒,冲着一凡大吼:“混账”,便愤愤然而去。
多年以来已经没有遇到这种回应了,有些意外,一凡呆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不过自从宰相推行改革以来,街上的风声便多起来,很多宫里的消息飘到寻常百姓家,天下议论纷纷;街谈巷议也会飘到宫里面,朝中高官为了一个小老百姓的无心之谈争执的面红耳赤且不罢休。
一路上,有的人痛骂王小石为奸相,不得好死;有的人打着竹板,唱着王宰相:王宰相,宰相王,宰相来了百官莫猖狂,宰相来了百姓日子旺。
3.
这日,一凡在街上走着,一位朝中大员领着一队人马并有一百姓模样的人做引导,他们在一凡面前止步。
“大人,这位就是要见宰相的贤才”,那引导说。
“贤才,请随我见宰相吧”,那大员便赶忙说道。
“一凡见过官爷,宰相可曾知道我的才德吗?”一凡此时反倒有些踌躇了,说是叶公好龙也罢。
“宰相广招贤才,任人唯贤,你的才德怎样,让宰相见过便知道了”,那大员脸色有些泛红,似有悔意,但还是堆着笑意。一凡见此场景,也不好再继续说些什么,怀着犹豫、忐忑的心情便随那大员一起去见宰相了。
见到王宰相时,一凡不免忐忑不安,但看到宰相蓬头垢面,双眼惺忪,又觉得似乎不应如此,王宰相看到一凡立在那里,顺着眼,便上下打量他一番,说:“听说你自认为贤才,本相考考你如何?”
一凡答道:“请相爷问话”。
“嗯”,宰相说着,“关于狐仙的传说最早起于何时?”。
一凡被这样的问题问懵了,便道:“在下不知”。
宰相哈哈大笑,说着:“《山海经》里不知道有没有?”。接着问道:“如果天下日益穷困,民怨深重,你看该怎么办?”。
一凡毫不犹豫的回到:“行法度、让利于民”。
宰相听后非常高兴,说:“果然是贤才,正合我意”。
4.
一凡这次步入官场,遇到的事情非常复杂,不同以往,让他一时无着。王宰相大刀阔斧的修改国家法令,不过各镇还没有想好怎么推行新政,只是该禁的先禁,互相等待其他镇上的消息。
这让人非常着急,为什么合理的事情就这么难办。可是宫中传言王宰相失势,司马小光很快会重新掌权,新法要尽废,各镇便迟疑不决,决定该禁的暂时也不禁,继续听听宫中消息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