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靠着这个盘外招,令得ZILOG公司再也不能从英特尔公司身上借势,虽然之后被迫搞出了一款全新架构的16位芯片Z8000,却因为忽略了市场规律,无奈饮鸩止渴地将自己给搞死。
但并不能因此就掩盖了Z80这款芯片的优秀。
事实上,Z80这枚八位元的芯片后来还被入选为史上最震撼人心的25款芯片之一,即使在三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初期,依旧还在一些低端的单片机上继续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秦煊之所以选中它,除了价格便宜的考量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这枚芯片的结构并不陌生。当年读大学时,实验室里就有许多九十年代购进的Z80单板机闲置无用。其实年纪大一点的人都应该有印象,九十年代学校授课基本上全是以Z80为蓝本,它是当时的主流。
大三时,他们专业课的教授曾经发布过一个《把落后的Z80单板机改进成MCS-51单片机之可行性》的研究课题,秦煊的论文最后还得了个优秀,被教授推荐到了本校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
所以少年对Z80的电路结构和性能都非常熟悉,设计相应的电路板时自然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他重生前是在电子制造公司做产品设计的,软件编程和硬件设计的能力都拿得出手,而硬件设计中自然就包括了电路板的设计,所以设计一块汉卡对他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这也是当时他一听到亨利的信息就立刻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
但理论上轻松不代表实际操作起来也很容易。
秦煊遇到最大的难题在于开发工具的不适应。后世的二十一世纪,电路设计早已进入了计算机自动化开发的阶段,各种CAD、EAD辅助软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配置。
而倒退回1979年,商业化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还没面世,集成电路的设计、布线等大部分工作不得不都由他手动来完成。
当然,如果秦煊是在IBM、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里,其自己开发的设计软件和用于机上模拟检验的大型计算机肯定是有的。但他现在是单打独斗的情况,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研制难度。还好,这块汉卡的电路图也没有多复杂,秦煊勉强还能应付。
其实他也有考虑过要不要买一台电脑用来辅助。两年前,苹果公司推出了永恒的经典、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II,目前在香江也能够买到。
不过最后想了想还是放弃了,第一当然是因为价格,1298美金的零售价对于目前的少年来说确实有些奢侈。第二则是因为AppleII的标准配置,内存只有可怜的4KB,而后世的笔记本电脑内存的标配已经达到了4G,两者足足差了一百万倍!
是的,你没看错,不是一百倍,而是一百万倍!
这种差距是会让后世之人心生绝望的,秦煊当然也用不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众所周知苹果的操作系统永远是封闭的,后世与安卓对抗的IOS,与INDOS对抗的OSX莫不是如此。这个传统其实从苹果公司最初生产的第一款商业化电脑AppleII就已经存在了——它并不能与当时几乎占据市场90%份额的CP/M操作系统兼容。
而当时市场上的软件大都是为CP/M系统开发的,苹果的电脑却无法运行CP/M系统,但它偏偏又卖得很好。软件商们自然不愿意放弃这部分市场,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把基于CP/M的软件搬到AppleII上来运行。
于是就有人设计了一种Softcard的AppleII软件转换卡,也就是Z80卡。这种卡上带有Z80处理器,能够接管AppleII的总线控制权、内存地址变换以及接口分配等,从而顺利的在AppleII电脑上运行CP/M操作系统。
设计这种Z80卡的人大家也肯定不陌生,
他叫做
保罗·艾伦!
没错,就是那位与比尔盖茨一起创立微软、身价超过200亿美金的大富豪,同时也是NBA波特兰开拓者的老板。
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好小?原来苹果和微软这么早就有瓜葛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宿命中的对手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但并不能因此就掩盖了Z80这款芯片的优秀。
事实上,Z80这枚八位元的芯片后来还被入选为史上最震撼人心的25款芯片之一,即使在三十年后的二十一世纪初期,依旧还在一些低端的单片机上继续焕发着顽强的生命力。
秦煊之所以选中它,除了价格便宜的考量之外,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他对这枚芯片的结构并不陌生。当年读大学时,实验室里就有许多九十年代购进的Z80单板机闲置无用。其实年纪大一点的人都应该有印象,九十年代学校授课基本上全是以Z80为蓝本,它是当时的主流。
大三时,他们专业课的教授曾经发布过一个《把落后的Z80单板机改进成MCS-51单片机之可行性》的研究课题,秦煊的论文最后还得了个优秀,被教授推荐到了本校的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上发表了。
所以少年对Z80的电路结构和性能都非常熟悉,设计相应的电路板时自然更加得心应手。
同时,他重生前是在电子制造公司做产品设计的,软件编程和硬件设计的能力都拿得出手,而硬件设计中自然就包括了电路板的设计,所以设计一块汉卡对他来说还真不是什么难事。这也是当时他一听到亨利的信息就立刻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
但理论上轻松不代表实际操作起来也很容易。
秦煊遇到最大的难题在于开发工具的不适应。后世的二十一世纪,电路设计早已进入了计算机自动化开发的阶段,各种CAD、EAD辅助软件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配置。
而倒退回1979年,商业化的计算机辅助软件还没面世,集成电路的设计、布线等大部分工作不得不都由他手动来完成。
当然,如果秦煊是在IBM、英特尔这样的大公司里,其自己开发的设计软件和用于机上模拟检验的大型计算机肯定是有的。但他现在是单打独斗的情况,这无疑极大地提高了研制难度。还好,这块汉卡的电路图也没有多复杂,秦煊勉强还能应付。
其实他也有考虑过要不要买一台电脑用来辅助。两年前,苹果公司推出了永恒的经典、人类历史上的第一台个人电脑——AppleII,目前在香江也能够买到。
不过最后想了想还是放弃了,第一当然是因为价格,1298美金的零售价对于目前的少年来说确实有些奢侈。第二则是因为AppleII的标准配置,内存只有可怜的4KB,而后世的笔记本电脑内存的标配已经达到了4G,两者足足差了一百万倍!
是的,你没看错,不是一百倍,而是一百万倍!
这种差距是会让后世之人心生绝望的,秦煊当然也用不惯。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众所周知苹果的操作系统永远是封闭的,后世与安卓对抗的IOS,与INDOS对抗的OSX莫不是如此。这个传统其实从苹果公司最初生产的第一款商业化电脑AppleII就已经存在了——它并不能与当时几乎占据市场90%份额的CP/M操作系统兼容。
而当时市场上的软件大都是为CP/M系统开发的,苹果的电脑却无法运行CP/M系统,但它偏偏又卖得很好。软件商们自然不愿意放弃这部分市场,于是开始琢磨怎样把基于CP/M的软件搬到AppleII上来运行。
于是就有人设计了一种Softcard的AppleII软件转换卡,也就是Z80卡。这种卡上带有Z80处理器,能够接管AppleII的总线控制权、内存地址变换以及接口分配等,从而顺利的在AppleII电脑上运行CP/M操作系统。
设计这种Z80卡的人大家也肯定不陌生,
他叫做
保罗·艾伦!
没错,就是那位与比尔盖茨一起创立微软、身价超过200亿美金的大富豪,同时也是NBA波特兰开拓者的老板。
是不是觉得这个世界好小?原来苹果和微软这么早就有瓜葛了,也许这就是所谓的宿命中的对手吧。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