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 29 章-第2/3页

加入书签
    陈正夫妻俩尤为感谢招喜,把两个野猴子能管束得坐下来安静习字,日常但凡出力要做的事宜,两人提前都给做了。

    翻过年后,继位的皇帝,后人称为高宗的李治,改年号永徽,是为永徽元年。

    赵明德要的荷包,陈招喜终于在永徽元年春节给了他。

    这一年来,虽赵明德知道招喜连失亲人,怕是难给自己回应。虽觉应该,但也未免失落。

    初二,出嫁的女儿携女婿孩子回娘家。这日赵明德随了父母去柳湾镇外祖家,虽到春天,日头降的还早,到家已过酉时正,天已是黑了。

    赵明德从骡车上跳下来开门,放了赵大力赶了车进院。赵明德正待关门,陈招喜打开自家大门叫住了他,也不说甚么,只交了个东西到赵明德手上,转身关门上闩。

    赵明德握着手里的东西,可恨初二没月亮,黑乎乎的看不清什么。摸着软软的,带着体温,赵明德心跳如鼓,仿佛知道手里的是何物。紧紧的抓在手里。

    赵明德闩了门,在院中和父母打块招呼,便回到自家屋里。拿火石点了油灯。忐忑的心落了地——手心里正是一只荷包。

    虽是素色菏包,样式也普通,可做工精细,针脚细密,内里应是填了晒干的花瓣,闻着有淡淡的香味。惹得赵明德脸红心跳,心里一片火热。

    一夜辗转反侧。

    终于盼得天明,虽一夜未眠。赵明德却无比精神。

    开了门,在门前晃悠了几圈,对门却一直未开门。

    赵大力披着袄子打开门,奇怪道,“还未开学,起这么早做什么。可是饿了?”

    赵明德含糊应了声。

    身后柳氏走到里,“昨日在你外祖家要赶回家,所以吃饭早了些。想是你正长个子,可不得饿了。天冷,快添把柴到炕上呆会,别得了风寒。娘这就做饭,马上就得。”

    赵明德只道,“我在炕上呆不住,给娘烧火打个下手。”

    柳氏笑着嗔丈夫,“养个儿子还知道给娘烧火了,倒是比你爹会疼人。”

    赵大力尴尬的摸摸头,“儿子还在呢,都老夫老妻了,还说这干啥。”

    “谁老了!你才老!”柳氏当然知道赵大力什么意思,偏抓住字头去难为老实人。

    “是是是,我老我老。我媳妇到了六十仍旧是一支花。”

    “你个老不修的!”柳氏瞄一眼儿子,“当着儿子发什么癫!”

    赵明德只做没有听到状,摇着轱辘从井里打上水,又提到厨房倒到缸里。来回倒腾了几趟把缸接满。又帮着柳氏烧火。

    心思全不知道跑哪去了,连着柳氏叫了两声都没听到。

    “明德,别添柴了,饭得了。”柳氏奇怪,“今天这是怎么了,想什么呢,连着叫你几声了还在往灶里添柴。”

    “饭得了,你先去洗涮,剩下的我来就行了。”柳氏拍拍赵明德的肩,“快去吧。”

    心不在焉的吃了饭。隐约听到张货郎在敲隔壁门。

    赵明德借口指点陈招财课业,推了饭碗,来到隔壁。

    出得门来就见张货郎的驴车停在门口。张货郎卖货原只是一台驴,后来陈招喜找上他卖鸡蛋。

    原来鸡鹅还少时,有时天气差,隔个三五天来载一次蛋。这三四年来,陈招喜养的鸡越来越多。到现在已是二百余只鸡了。便是天冷下蛋少,日日也要有百来只蛋,天气好,鸡下蛋多时,每日竟能有二百只蛋,攒个三五日,光凭一头驴驼两个筐怎么也不方便,鸡蛋又不同其他,压碎挤破再不能卖的。

    张货郎便让木匠给造了个车。陈招喜又给出主意,做了几个木箱。木箱里如蒸屉样分了五层,可拆分,每层木板打了二十个孔,正好可以把鸡蛋卡到孔里。装箱时每层垫些麦秸或稻秸。如此一箱一百颗蛋,既好计数,又方便运输,再不怕在路上被挤坏了。

    隔壁门大开着,赵明德进去时,院中放着几个满满的鸡蛋篮子,张货郎和招喜姐弟俩从篮子里鸡蛋把往箱子里装。

    见得赵明德进来,陈招财站起来打声招呼,“明德哥,你来啦!我和姐姐在装鸡蛋。你先进屋坐会吧。一会就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