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第2/3页

加入书签
    到了冬天,鸡白日里只在篱笆里过活,日头将要落,陈招喜就把鸡赶到鸡笼中放到西厢房炕上取暖。鹅也照旧赶到西厢房内。

    民谚说: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蒸枣山;二十八,贴年画;二十九,去打酒;年三十,吃饺子。

    二十四去柳湾镇赶集回来,陈招喜带了手工费和肉找同村会做腊肠的,灌了几斤腊肠放到屋檐下晾着。豆子价贱,但磨豆腐是个力气活,推磨一般是由驴子、骡子或强壮的成年男女,点豆腐又是个技术活,陈招喜一无力气二无技术,恰陈大柱送了半板豆腐来,一半放到屋里,一半放到院里直接冻成冻豆腐,倒省得再去集上买。

    居丧期大唐律的规定比其他朝代更宽松些,只规定了,父母丧期为二十七个月,期间不得“释服从吉、求仕”,不得“忘哀作乐,杂戏”,不得淫乐,不得嫁娶。并无后世过于严苛如守庐三年、不得食荤腥。民间对居丧还要更宽松些,只是对丧期有些忌讳,守孝期间不得贴春联年画,年节不便去别家走动,所以陈招财姐弟过年只在家中,并不外出。

    陈招喜带着陈招财,打扫房子,蒸馒头,过油,请隔壁赵大力帮忙,给父母上了供品和供果。二十九又赶了最后一次集,重又买了些猪肉,羊肉,和两条鱼,猪肉一半切成丝和片,拌了鸡蛋面粉,添了盐,和好后过油,马上新年了,天气渐渐转暖,这样处理可以把肉多保存些时间。另一半直接剁成肉馅。

    转眼就要过年了,陈大柱是长子,又是目前唯一的儿子,陈大柱年三十一早就把杜氏和陈招喜姐弟接到大房来过年。

    大唐过年并不吃饺子,大家为得一个好兆头,年夜饭都是尽力极尽丰盛,必是有鸡有鱼,也必要三十吃到初一,象征着新年大吉,连年有余。陈招喜姐弟俩到了大房,陈招财就和堂侄去玩,陈招喜帮潘氏和方氏一起做饭,陈招娣也来帮着烧火,大家通力做了一桌子菜。吃过年夜饭后,一起围坐在火炉旁磕着南瓜子,吃着蚕豆,聊天守岁直到初一清晨。

    听到第一声爆竹声响,杜氏和陈大柱给大房的三个孩子和陈招喜姐弟各一个红包,只道是压岁钱。柳湾镇的习俗,只要未婚,过年都要由长辈给晚辈压岁钱的。陈招喜和弟弟推拒不过,只得收了。

    和大房的人略吃了一点昨晚的剩饭。陈招喜带着弟弟告辞。初一早上村里人同族的年轻人和孩子们要汇到一处,到同族和关系近的人家拜年,陈招喜姐弟俩虽居丧期间不用出门拜年,但也不好让族人拜年时被锁在房外。因此陈大柱并不挽留姐弟二人。

    待回到家给父母上了香。又给鸡鹅喂过饲料,因是过年,便多洒了些糙米,让鸡鹅也跟着过个年。

    陈招喜给了陈招财一个包了十文钱的荷包做压岁钱。这荷包是用陈招财衣服用剩的料子做的,和他身上穿的正是一套,做成桃子形,镶了绿叶边。还是陈招喜私底下瞒着陈招财偷偷做的。喜得陈招财叠声叫着谢谢姐姐。

    陈招财又把奶奶和大伯给的红包拆了看各是四文钱,小心翼翼的取了一起放到姐姐给自己做的荷包里。

    想了想,又懂事的把荷包交给姐姐,“这个钱给姐姐,买香膏用。铁蛋说她嫂子每天都要用的。姐姐都没有。”

    陈铁蛋是和陈招财玩的最好的一个小伙伴,也是一个族里的,只是关系远些。上面有三个哥哥,分别叫金蛋、银蛋、铜蛋,两个大的已经成亲,家里几十亩地,农忙时还要雇了短工,手头宽裕,两个嫂子便穿用的比一般人好些。

    陈招喜小时也是跟着母亲用护扶的香膏的,只是后来父亲和母亲先后没了,开始是没钱,后来手头有了点余钱,也要留着备用。只除了必要的花销,再不肯多花一文。自沈淑敏没了以后,日常存了洗米水来洗脸,洗澡便从村旁小溪边摘了皂角用,连澡豆都不舍得买,更不用说香膏了。

    陈招喜闻言,笑着抱起陈招财亲了亲脸蛋,“谢谢招财,我们招财懂事了。会省钱给姐姐买香膏了,真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