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招喜带来八十五枚鸡蛋,六文一枚,一共卖了五百一拾文,真是好大一包钱。陈招喜也不觉得沉,只觉得沉也是好的。
早看好了要买鸡仔,请张婶帮忙挑个头大又健壮的母鸡仔,八文一只买了十只。
听得卖鸡仔的人推荐,鹅养在家里可以当狗来看家,又可以下卖卖蛋,老了还可以卖肉,又好喂养,便有些想买。
可谁知一问,一只鹅仔居然要三十文一只,实在是太贵了些。
卖鸡仔的又解释,鹅天冷、天热时是不下蛋的,且鹅蛋个头大,鹅蛋又是上好的补品,对孕妇和老人和孩子好处尤其多,柳湾镇的老人们,习惯在入冬前拿鹅蛋补身,因此本就比鸡蛋贵得多,平时一只鹅蛋就不会低于二十文。所以鹅仔要比鸡仔贵太多。因和张婶认识,一对给陈招喜便宜五文钱,两只只要五十五文。
虽是贵了些,但今日鸡蛋比打算的多卖了八十五文,还是狠下心买了两只鹅仔。
买完鸡仔鹅仔,还想要买些其他的不方便带走。因此付了钱,和卖鸡仔的人说好,把鸡仔和鹅仔以及放陈招财的小背篓寄放到卖鸡仔的人那里,等买完后再折回来拿走。
张婶感激陈招喜帮忙卖鸡蛋,又担心一个八岁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不安全,牵着小招财走,待得人多或小招财累的时候,又抱着小招财,陈招喜挎着空篮子和背篓,开始逛庙会了。
除去买鸡仔和鹅仔的钱,还剩了三佰七十五文钱。比预期的还多了二三十文。因此陈招喜除买了一升粗盐八十文、一斗小米十文、糙米十五文、一斗喂鸡用的麦麸五文、若干油醋酱料,又去割了半斤肉,秤了两斤大腿大骨,买完这些还剩了二百四十五文钱。
张婶帮着把东西搬到青菜区,找到了赵大力和他的骡车。赵大力带的四筐青菜已经卖的差不多了。把东西放到骡车上,把东西倒腾到背篓里,拎着空篮子,把鸡仔和鹅仔装了来。
柳淑敏虽针线好,但毕竟怀招财时丧夫,自己又病着,到去世前虽给小招财做了几身衣服,又把陈招喜以前的小衣服给小招财改了几件,但陈招财一天天长大,衣服便渐渐有些短小,短了尚且可以接上一堆,但小了可没法再变大。陈招喜的衣服也是将近两年没大有新做过。且夏天也快到了,想想余钱也多,准备给自己和小招财各扯几尺布。
柳湾镇乃至整个齐州府很多女人都是会纺线、织布的。很多人在地头上种些白叠子。
每年夏末摘白叠子直至深秋,只是不知是工艺的问题、原料的问题还是纺机、织机的问题,纺得线粗,织得白叠布厚实而不够结实,如果做成衣服,穿不了两季就要被磨破。幸好胜在布料柔软又吸水,并不染色,只用来给孩子做介子——也就是尿布,或是做里衣,或是截成毛巾或是做成棉被内胆
齐州府原来也有种苎麻织来做麻布的,只收成并不好,织布工序又繁杂,因此渐渐的也没人来种苎麻与织麻布了。
也有种桑养蚕的,规定了庶民不可着丝帛,实际执行中并不严格,也有有钱的富户和商人穿丝绸衣。但毕竟价格贵,又易破损,普通人绝少人穿丝绸。
因此大部分人外裳都是买布来做衣服。
柳湾镇男人们惯常买的是南方运来的桂营布,表面无光,质地厚实,是粗麻布,做成的衣裳又叫桂布衫,多是青色、蓝色、白色、黑色。
女人们则喜欢江原布。江原布好上色,以颜色多样、色泽纯正、不易褪色,价格又较亲民,因此销量极好。
陈招喜还在孝期,给自己扯了六尺一块鸭卵青色的江原布,想着省些钱,给自己做一件和旧的倒替着穿。又给陈招财扯了两块各四尺桂营布,一块白色,一块竹青色。
买完这些,还没扣热乎的五百一十文钱,就还剩了六十二文。
既买完了布,天又近正午。
早起到现在又只喝了一碗小米粥,忙时陈招喜还不觉得,这一办完事就觉得腹鸣如锣,更是口干舌燥。小招财更是对着路边的吃食流起了口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早看好了要买鸡仔,请张婶帮忙挑个头大又健壮的母鸡仔,八文一只买了十只。
听得卖鸡仔的人推荐,鹅养在家里可以当狗来看家,又可以下卖卖蛋,老了还可以卖肉,又好喂养,便有些想买。
可谁知一问,一只鹅仔居然要三十文一只,实在是太贵了些。
卖鸡仔的又解释,鹅天冷、天热时是不下蛋的,且鹅蛋个头大,鹅蛋又是上好的补品,对孕妇和老人和孩子好处尤其多,柳湾镇的老人们,习惯在入冬前拿鹅蛋补身,因此本就比鸡蛋贵得多,平时一只鹅蛋就不会低于二十文。所以鹅仔要比鸡仔贵太多。因和张婶认识,一对给陈招喜便宜五文钱,两只只要五十五文。
虽是贵了些,但今日鸡蛋比打算的多卖了八十五文,还是狠下心买了两只鹅仔。
买完鸡仔鹅仔,还想要买些其他的不方便带走。因此付了钱,和卖鸡仔的人说好,把鸡仔和鹅仔以及放陈招财的小背篓寄放到卖鸡仔的人那里,等买完后再折回来拿走。
张婶感激陈招喜帮忙卖鸡蛋,又担心一个八岁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不安全,牵着小招财走,待得人多或小招财累的时候,又抱着小招财,陈招喜挎着空篮子和背篓,开始逛庙会了。
除去买鸡仔和鹅仔的钱,还剩了三佰七十五文钱。比预期的还多了二三十文。因此陈招喜除买了一升粗盐八十文、一斗小米十文、糙米十五文、一斗喂鸡用的麦麸五文、若干油醋酱料,又去割了半斤肉,秤了两斤大腿大骨,买完这些还剩了二百四十五文钱。
张婶帮着把东西搬到青菜区,找到了赵大力和他的骡车。赵大力带的四筐青菜已经卖的差不多了。把东西放到骡车上,把东西倒腾到背篓里,拎着空篮子,把鸡仔和鹅仔装了来。
柳淑敏虽针线好,但毕竟怀招财时丧夫,自己又病着,到去世前虽给小招财做了几身衣服,又把陈招喜以前的小衣服给小招财改了几件,但陈招财一天天长大,衣服便渐渐有些短小,短了尚且可以接上一堆,但小了可没法再变大。陈招喜的衣服也是将近两年没大有新做过。且夏天也快到了,想想余钱也多,准备给自己和小招财各扯几尺布。
柳湾镇乃至整个齐州府很多女人都是会纺线、织布的。很多人在地头上种些白叠子。
每年夏末摘白叠子直至深秋,只是不知是工艺的问题、原料的问题还是纺机、织机的问题,纺得线粗,织得白叠布厚实而不够结实,如果做成衣服,穿不了两季就要被磨破。幸好胜在布料柔软又吸水,并不染色,只用来给孩子做介子——也就是尿布,或是做里衣,或是截成毛巾或是做成棉被内胆
齐州府原来也有种苎麻织来做麻布的,只收成并不好,织布工序又繁杂,因此渐渐的也没人来种苎麻与织麻布了。
也有种桑养蚕的,规定了庶民不可着丝帛,实际执行中并不严格,也有有钱的富户和商人穿丝绸衣。但毕竟价格贵,又易破损,普通人绝少人穿丝绸。
因此大部分人外裳都是买布来做衣服。
柳湾镇男人们惯常买的是南方运来的桂营布,表面无光,质地厚实,是粗麻布,做成的衣裳又叫桂布衫,多是青色、蓝色、白色、黑色。
女人们则喜欢江原布。江原布好上色,以颜色多样、色泽纯正、不易褪色,价格又较亲民,因此销量极好。
陈招喜还在孝期,给自己扯了六尺一块鸭卵青色的江原布,想着省些钱,给自己做一件和旧的倒替着穿。又给陈招财扯了两块各四尺桂营布,一块白色,一块竹青色。
买完这些,还没扣热乎的五百一十文钱,就还剩了六十二文。
既买完了布,天又近正午。
早起到现在又只喝了一碗小米粥,忙时陈招喜还不觉得,这一办完事就觉得腹鸣如锣,更是口干舌燥。小招财更是对着路边的吃食流起了口水。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