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城主的震撼-第2/4页

加入书签
    这句是说,在月华下,灯火辉煌,沉浸在节日里的人通宵达旦载歌载舞。

    下阕仍然在写“元夕”的欢乐,且一对意中人在大街巧遇的场景。只不过上阕写的是整个场面,下阕写一个具体的人,通过他一波三折的感情起伏,把个人的欢乐自然地融进了节日的欢乐之中。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这一句写的是元宵观灯的女人,她们穿着美丽的衣服,戴着漂亮的手饰,欢天喜地朝前奔去,所过之处,阵阵暗香随风飘来。

    “雪柳”是玉簪之类的头饰。

    “众里寻他千百度”,描绘的是大街上有一个男子,对着众多走过的女人一一辨认,但没有一个是他所等待的意中人。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偶一回头,却发现自己的心上人站立在昏黑的幽暗之处。

    “灯火阑珊”并不是指“良夜将逝”的意思。

    “灯火阑珊”虽然是灯火渐渐散尽的意思,但这儿说的是天空飘洒下来的礼花,快接近地面时早已熄灭散尽,所以即使头上有流光溢彩,站立的地方却是昏暗的。

    结合人物的背景,这首词的最后一句,也是流传的最广的这一句,还描绘除了诗人不受重用,文韬武略施展不出,心中怀着一种无比惆怅之感,所以只能在一旁孤芳自赏。

    也就像站在热闹氛围之外的那个人一样,给人一种清高不落俗套的感觉,体现了受冷落后不肯同流合污的高士之风。

    全文主要运用了反衬的表现手法,表达出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追求,词人对理想的追求的执着和艰辛。

    初始位面,有关于上元灯节的词,不计其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却没有人认为可有可无。

    用上元灯节第一词来形容,或许有些争议,但绝对当的起最佳的诗词之一,这个称号。

    卖花灯的老人,看到张鹏飞洋洋洒洒,写下这首词后,双眼圆睁,嘴巴大张,一时之间,居然想不到该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这首词的妙。

    唰唰唰,笔走龙蛇,写了一诗一词后,张鹏飞终于停下了笔,轻轻碰了碰身边的老头,问道,“怎么样,这一诗一词,你有没有见过?”

    一连问了两遍,老头子都呆呆站立着不动。

    就当他想要问第三遍时,老者这才如梦方醒,一拍桌子,大吼了一个好字。

    老头的年纪虽然大了一些,但身子骨并不差,说话时中气十足,声音不说震耳欲聋,却是把周围一众学子,对周道吉的赞扬声,全都压了过去。

    “好什么好,你一个卖灯的,瞎嚷嚷什么?”一众学子,正在欣赏周道吉的那首诗,突然被人打断,加上打断之人,又是个没甚名气的老者,自是不爽。

    城主也不很爽,但他作为举办方,理应保持公正。

    在无数百姓面前,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他只能收敛心中的怒火,放下周道吉的佳作,来到了老者面前,低头观看能让老者称好的作品。

    城主来的时候,还有些不情不愿,只不过当他看到案几上的那笔字后,眸中立刻一亮。

    普通人笔走龙蛇,书法自成一派,力透纸背已经能算是大家。

    更上一层的书法家,就能够做到入木三分。

    像书圣王羲之那种伟大的书法家,写字之时,笔力更是可穿金石。

    这三重境界,和武功的道理其实一样。一杆笔,就是一条大枪,一条大枪,就是自己的拳。

    张鹏飞的字,虽然没有王羲之那么优美,但在武功一道,却也有着独特耳朵领悟,早就做到了笔力可穿金石这一点,不但可穿金石,他写的每一个字,字里行间更是散发着一股强大的气。

    这些气汇聚在一起,若是懂行的人,完全能从这些字中,领悟出一套功夫来。

    先不论诗词的好坏,单是这一副字,就甩了周道吉十万八千里。

    “好字,好字啊,老人家不知这副字,是何人书写的?”城主问话时,显得极为恭敬。

    这倒不死因为城主因为老者年纪大了,所以才对老者表示尊敬。而是因为城主他不光是一个文人,更是一个先天武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