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拜占庭商人

加入书签


    占领,是很容易的。

    展,却并非那么容易

    即便是到了二十一世纪,中南半岛的国家也并不是都富裕。

    澜沧江两岸,虽然人口也不少,但经济展缓慢,这是时代的局限。

    这些高原众多的地方,展经济真不是那么好玩的,光是修路、架桥、打隧道,就得耗费很多年的时间。

    杨远征即便是拥有现代人的经验,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就将这么大的地方展起来。

    既然没有办法快展,那么就只能做出一些针对的措施了。

    针对新占领地区,大明朝廷采用安抚和救济的办法,来让这些地区逐渐的摆脱贫困。比如没钱没粮食,朝廷救济粮,指导农业生产,让他们来年有吃的,另外还安排工作,到地方上的工厂、作坊打工。

    这个措施还是让民心逐渐安定了下来,另外,朝廷派来的地方官员,也严格执行朝廷的政策,对老百姓进行无私的帮助。

    杨远征最终还是做出工业兴国的战略计划,他下令在大明各郡县大力展工业。

    冯兰亲自制定工业展计划,并拿出项目策划案,交给各郡县去实施。

    人手方面,冯兰也亲自培养工业人才,挑选一些聪明的官员来培养,培养好了,就到各地去主持大局。

    进入1357年的年底,在澜沧省的几个主要郡县,都组建了化厂、水泥厂、砖厂以及矿场,安置了不少就业。

    现在各郡县的况就好多了,基本上没有失业人员,除了农业人口,就是工业人口,还有一部分商业人口。实在都没有营生的,朝廷吸纳到国有企业里面去,比如朝廷的皇家商务公司,就吸纳了很多的就业人口,没技能,没口才,那你总有体力吧到时候上船上做个水手,也是没有问题的吧。

    工厂组建起来之后,开始生产出一些产品来。用品无疑是很受欢迎的,香皂、肥皂、牙膏、牙刷,这些东西不但可以改变人类的卫生,还能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改变人的思想。

    水泥和红砖成为建筑的重要原材料,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库存,生产多少,就卖出去多少。

    矿场建设慢一点,主要是高炉比较重要,不能马虎了事,不过,矿石也生活了许多出来,大多数被拉到汉都的冶炼厂冶炼,也带动了经济展。

    另外,杨远征还让各郡县成立茶厂、丝绸厂、陶瓷厂等,这些中原的东西,在大明也必须要生产出来,至少要满足自己的需要。

    这些东西,要是从中原进来,那价格就贵了,自己生产,价格肯定有优势。

    这边的大山也多,栽种茶树自然是没有问题的,经过培训,大量的技术人员开始指导农民搞茶叶种植,现在土地也足够多,这一点没有矛盾。

    至于丝绸厂,那也很容易搞起来,也不纯粹是丝绸,其实应该叫纺织厂,冯兰明出了纺纱机,已经提高了生产效率不少。

    为了统一文化,现在杨远征也把汉服弄了出来,大量的生产销售,目的是要让所有人都自的认为,大家是一种人。

    而陶瓷厂也好干,烧制技术也不是什么秘密,冯兰就知道。

    到1358年6月,各地的展,开始呈现出高峰期,产品开始有所过剩了起来。

    因此,对外出口也就提上了程,先搞周边国家和地区。

    一些商人就批到了暹罗、真腊、甚至更远的滇地去卖,赚取差价的同时,也给朝廷和地方贡献关税。

    这样给朝廷和地方上的财政,还是带来了不小的收入。

    朝廷只会收取极少部分的税收,大部分,都留给了地方上,毕竟地方上要用钱的地方多,朝廷还有好多个大工厂撑着呢。

    这大工厂的收入,比地方上的收入就大多了。

    这一天,皇家船舶厂迎来了一个欧洲商人,他的名字是考特尼,来自拜占庭帝国。

    考特尼还是偶然的机会来到大明的,他的船只遇到了风暴,被吹到东南亚来了。

    到了汉都之后,考特尼就被惊呆了,他没有想到,这儿居然还有一个这么达的国家。

    尤其是看到港口的那些巨舰,考特尼就跟做梦一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