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科学急先锋(2)-第2/2页

加入书签
    秦观看着严嵩站起来,脸上满面红光。走起路来两脚生风,完全不像快五十岁的人了。倒像是十八岁的小伙赶着要进洞房。严嵩自幼家贫,父亲也只是一个秀才。他在这种朝不保夕的的环境中最懂得趋利避害。

    第一次,正德三年,严嵩祖父病逝,当时朝廷是太监刘瑾掌权,京官可谓是朝不保夕,严嵩便以‘少失怙,赖祖父教育成人。’为由回籍守制,次年六月,严嵩母亲又病逝,他继续在家守制,按例,守制不过三年,但严嵩在家却是守制了八年。

    第二次,正德十一年,严嵩才离乡北上京师,返归仕途。这时刘瑾已经伏诛。朝中当政者乃是杨廷和、杨一清、费宏等人,杨廷和乃是严嵩的座师,费宏则与严嵩同乡,杨一清是JS人,为人甚为正直,而且三人都是南方人。再说这时的严嵩当时已经三十六七,已近不惑之年,居乡八年潜心结交清流名士,以养名望,他与如李东阳、王阳明等皆有往来,彼时,严嵩在朝野已是颇有名望。所以后来在正德十二年二月,礼部会试,严嵩充同考官。分阅《诗经》房试卷,该年十一月。受命教授内馆。“内馆”即“内书堂”,是小太监读书的处所,亦即宫内太监学校,隶属司礼监,由翰林院官员任教这些优差,都是因为上头有人的好处。

    第三次,正德十三年七月,严嵩又得到一个优差以钦差副使的身份,赍诏前往GX桂林靖江王府,传旨朱经柣袭封靖江王,这同样是难得的优差,册封各藩府嗣位的亲王、郡王的钦差,不仅尊荣,而且有钱,顺带还能游山玩水,增加游历。次年六月,严嵩回程行至JX临江,恰遇“宸濠之变”——JX南昌宁王朱宸濠为争夺皇位举兵造反,率众号称十万,蔽江而下,攻打安庆,威逼南京,各地勤王义师纷纷向南昌汇集而来,严嵩既未兼程回朝,也未参加义师,而是再度告假,就地养病,长住临江的慧力古寺。

    想到这里,秦观不由微微笑了笑,这个严嵩真的会审时度势,说白了也是个投机份子,有好处就往上串,一看到有什么不对就想办法左右逢源。官场最忌讳墙头草,难怪现在跑到南京来养老。不过此人善于把握时局,善交际,能隐忍,长于权谋,可交,但不宜深交,且须多加提防,以免为其所用。

    现在明朝的社会思想,是程朱理学一统江山。而程朱理学的核心思想,是将纲常天理化,把“三纲五常”,当作世界的本体,要人们以此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和自身行动的准则。受这种纲常名教的束缚”在几百年时间里,社会等级森严、异常沉闷,人们受到沉重的精神压迫,造成了思想上的僵化、学术上的空疏、道德上的虚伪”乃至对整个社会的禁锢。

    秦观知道自己做的事情都是一些离经叛道的事情,现在朝廷因为有这么多的灾民暂时不能动自己,如果灾民过后呢?所以秦观就要想办法让人们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是对的。

    严嵩这次突然上门肯定是知道了什么,在自己这里能拉到什么好处,不惜把自己的儿子也拉出来拜自己为师。那么秦观也不必怕他现在会对自不利。

    秦观知道严嵩是一个投机份子,是一个不甘寂寞的人。所以他就要让严嵩充当反对程朱理学,反对社会禁锢解放思想的马前卒。而自己就躲在幕为他摇旗呐喊、上屋抽梯断他后路。

    秦观知道严嵩在南京时,经常与王阳明讨论王学,他时常也表示自己就是王学的弟子,再说”阳明心学”乃是打破程朱理学对人们思想禁锢的最佳利器”是这个时代思想变革、社会革新的最佳助推器。但是心学又有一定的局限性,秦观必须有自己的代言人,他要让严嵩讲解心学的同时,不经意的把心学的唯心部分改良成唯物主义--科学。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