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农业开发-第2/2页

加入书签
    一个十七八岁的半大小子鬼头鬼脑地看了车一眼,就拽出一个大盆来,顺手就揭开了盖子。

    “又是豆腐,吃不完了么?”

    小伙子嘀咕了一声,一下就没有精神。

    老杜笑喝喝地道:“知足吧,昨天鸡蛋,今天豆腐,官人吩咐过两样轮着吃,就怕你们手脚上没了力。”

    众人围上来,几个中年人一起取笑那少年:“知足吧,你在家里还没吃过饱饭呢,现在天天有白米,有肉有鱼,豆腐你以前吃过几回?”

    连江医学院曾经派人很认真地调查过人们吃什么食物都有气力,还要能让人吃下去,最后就选了这白米、豆腐和鱼汤。

    汉子们围着木盆吃着白米饭,老杜又拽出一个大桶来,给每人盛上一大碗鱼汤。周围水网遍布,鱼多得吃也吃不完,整了好多鱼炖一大锅汤。

    到了收甘蔗的时候,这是一年中最忙碌的季节,这顿中餐是秦观特意吩咐加上的,补充干活的人在甘蔗林里损耗的大量体力。这些灾民跨越千山万水好不容易到了连江,秦观可不希望他们最后在这里给累倒了,这些人是连江长远的财富,不是快速消耗品。

    周围的荒野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组织起来的人们极大地提高了效率,给他们这样的伙食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吃过了饭,十几个汉子帮着老杜收拾了,又装满一牛车鲜甘蔗,看着老杜赶着牛车晃晃悠悠地离去,他们便围在地头聊天消食。

    九月的天气依然酷热难当,好在水汽已经散了,不像雨季那般潮湿。已经有了秋季成熟的迹象,黄橙橙的橙子柚子散在路两边的野草竹林中,点缀着满目的翠绿。老杜眼尖,一伸手就摘了一把甘蕉在手里,悠闲自得地边走边吃。

    他五十多岁,在灾民中已经算是老的了,分配了这向榨糖场运鲜甘蔗的活计,算是对他这一把年纪的照顾。

    自来到连江,一年到头都忙个不停,可原来在老家,又有哪天能闲下来呢?真是没活做的日子,必定蹲在门口发愁,今天下锅的米去哪里找。这里忙虽然忙,但吃得饱穿得暖,不必为杂事操一点心,人生逍遥不过如此。

    到了糖场,先见到长长的队伍挤在门口,一人背上一大捆甘蔗,被压得都直不起腰来,却不肯挪一下脚步。

    有那些头脑灵活些的,就用牛向山外驮,自己再背上一捆,一趟就顶别人许多趟了。干上这一季,这可都是富实人家。

    老杜把甘蕉吃完,拍了拍手,赶着牛车队伍边走过,慢慢晃进了糖场里。

    他交甘蔗当然不会与灾民在一起,灾民那都是要记账的,有吏人专门守在那里,一捆甘蔗换一根连江县里特制的竹筹,攒够了竹筹到县里大明银行帐户上领银子,丝毫乱不得。

    到了地方,两个壮年汉子过来帮着老杜把车上的甘蔗卸下来。

    这片沉睡多年的土地何曾见过这种热闹的场面,上半年还到处溜达的虎豹都吓坏了,一溜烟跑进了深山里,惶恐不安地听着山谷里的人声鼎沸。

    在一处的院子里,浓密的树荫底下,秦观坐在竹椅上,喝着茶水看着面前桌子上摊开的图。

    这是一张苏州连江的地图,连江直到苏州一带详细一些,松江地区则比较粗略。图上密密麻麻地标出了下属的各个州县,这次大规模的收蔗榨糖,秦观从开工两月的松江到连江驰道抽调了一部分灾民帮忙收割甘蔗。还让水师为灾民护航,避免灾民在水中航行时,出现意外。

    这是秦观动用了各种力量才画出来的这些地图,有反应农业种植的分布图。有城市管理区划图。还有南京兵部转来的苏州、松江区域兵力部防图。古河码头布局图、松江海军军港设计图。

    秦观认真研究军港图后,又在两边山包上加上十几门大炮。这军港停泊战船,防卫很重要。再说松江港做为大明海军的母港,各种后勤设也要更加完善,于是又在地图加了两个宿舍楼,还有几间厂房。要不再画几条街道……算了哪天到现场去看一看,再做一份松江上海县城市规划图吧!……
    本章完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