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户部侍郎-第2/3页

加入书签
    张璁,字秉用,最近从兵部左侍郎刚晋升为兵部尚书,他精明能干,在嘉靖的大礼仪事件中是一个最大的得益者,嘉靖平时有事没事都会召对相询,看到章拯说话这么偏击,也出言说道:“以道,朝廷采取如此过激的行为,百姓会以为朝廷想独吞这一亿两银子,到时候产生民变后果不堪设想。”

    章拯见两位尚书都站出来反对自己,就双手摊开说道:“既然二位尚书都反对动武,那你们道是说说,你们有什么建议,难道就是怀柔,不管了。”

    “咳…咳…”谢迁这时咳了起,一旁的大学士翟銮忙转身,替谢迁拍了拍后背说道:“谢公,皇上对你倚重,可要多注意身体啊!”拿起桌上的茶杯递给了谢迁。

    “有劳大学士了,些许咳嗽,不足为虑。”谢迁畅畅微微的喝了口茶,慢慢的把茶杯放在桌上,浑浊的眼睛,花白的胡须进行老态,“这件事情朝廷不宜出面,解铃还需系铃人啊!”

    “这不管不问肯定也不行,皇上那里就说不过去,”听到这话,礼部尚书李时第一个出来反对道,这时谢迁也睁开那混浊的双眼,又缓缓地闭上了,李时也看到了,也不怕他都是这么一大把年纪也,该休息就要消息,老是赖在位子上,后人怎么上进。于是继续说道:“这里在坐的不是阁老,就是尚书,在一起商议此事,最后商议出个不闻不问的解决方法,这能说得过去吗?”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那你说怎么办?”章拯又迫不及待地说道。

    李时看着章拯一阵无语,上面坐着阁老,首辅都没有那么急着说话,只能硬着头皮继续说道:“我听说这秦观二甲进士出身,在连江县任颇具才干,地方治理风生水起,赈济灾民安排合理,这次百姓聚集,他爷是心没有察觉,但应对及时,至今没有出过乱子,反而连江县渐渐的有繁荣之象。此能干之才应当升官嘉奖。”

    梁材接过话来说道:“李大人说的不错,在任上干出成绩就要奖赏,要不然天下官员谁肯努力做事,但这个一亿两银子怎么办?这几年新政举措尚未见效,开支却是年年增加,太仓库存银逐年减少,着实是入不敷出,太仓库那一百六十万两立马快要见底,就那么点存银,总得留点以防万一吧?皇上也是看到朝廷的存银不多,想这次机会是否能否让朝廷财政宽裕点。”

    说着,他看向杨一清,道:“杨阁老,您看,着工部、户部的给事中将这道旨意封还奏报如何?或是延后两年也行,等缓过劲来再说。”

    杨一清瞥了他一眼,道:“你说的是老库那一百八十五万两?外库的呢?”

    听的这话,梁材不由一愣,道:“杨阁老何必明知故问,两庑外库那二百余万两是已经票拟批红,下半年都要开支出去的,如何能够动用?”

    “不外乎是拆东墙补西墙。”杨一清淡淡的道:“老库的存银已经从六百万锐减至一百五十万,不能再动了。就将外库的先挪挪,皇上重视祭祀修道,哪不要花钱,这次秦观奏章说让朝廷拔钱粮,看来必须拔粮,眼下国库空虚,还能节省几个。”

    略一沉吟,梁材才试探着道:“杨阁老,今年三月内承运库中官向老库借支了五十万两,能否让内库?”

    杨一清瞪了他一眼。道:“当初你根本就不应该同意。”

    不同意?不同意行吗?梁材不由一阵腹诽,沉吟半晌。他才道:“外库那些票拟批红的,挪谁的好?是逐个削减,还是选择数额适当的砍掉?”

    杨一清一阵烦躁,若大的帝国就只区区的一百多万两银子,如果现在有人能给我个几百万两银子,首辅让他当又何妨。

    李时看首辅杨一清久久不语,知道他是为银子在发愁,开口说道:“我这秦观前些日子组建了大明银行,光本金就有二百多万两,最近商人存银也有近百万两,咱们是否也考虚建立个银行。”

    听的这话,杨一清心里不由一跳。略微沉吟,才沉声对着李时说道:“真的有几百万两,”见李时点点头,又看向吏部尚书廖纪说道:“朝中可有懂得银行的运做方法。”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