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的参谋部终于推测出蒙古人五月份进攻的时间点,这个点对江淮地区有个不好的事情就是夏熟收割。蒙古人如果粮草不足,可以就地就食,其骑兵也有了青饲料,同时减少江宁本地的粮食收入。
战争动员终于到了民间,朱峻在内部发出动员令,要求各地重要官员备战,在战争来临时抢割稻米。
战争的消息不能过早的流入民间,否则逃难的流民就能把江宁冲垮。收留不收留难民,都会给江宁城造成巨大的困扰。
江宁州除了江宁城外,一直是严厉的军事管制,这一段时间控制舆论流散,和异常的流民移动发生。
江宁城进入外松内紧的状态,生活上没有什么变化,酒楼食肆一直热闹,十里秦淮士子美女仍旧歌吟。事情到了这一步,王正反而轻松下来。开始在市井闲逛,或驾船走访长江和运河两岸的风光古城。
江宁人知道安达曼国王时不时住在江宁,那艘庞大的旗舰一直在港口停留。江宁城始终也没有建立行宫,国王上岸也只是住在军营里,官场上只有州长出现的身影,人们混杂着用知州或州长,知县或县长一类的称呼。但州长在安达曼王国的体系里,是远大于大宋知州的官职,只是民间百姓搞不太清,江宁官场就没人误说了。
国王的样子大多数人只在安达曼钱币上看过,士子们见过他,听说是一个威严的大胡子,肤色黝黑,一张嘴能喷火吞人。
小青和一个宋宗室的小姑娘赵瑜陪着王正逛街,听街边的闲人口吐白沫的形容国王,就笑了起来。
王正修剪了头发和大胡子,夏天就要来了,长须发并不让人舒服,江淮的夏季比东南亚热带气候可热多了。其实大多数没有在东南亚居住过的都误读了那里的炎热,实际上只是维持在28-30度的区间,不在太阳下直行就不会太难受。
修剪过须发的王正显得年轻了些,穿一件单衣道袍,方巾包发髻。肩膀上蹲着孙大圣。孙大圣长过一尺多就不再长了,这会儿还穿着一件灰色的单衣。
招摇过市,倒也没几个人把他和国王联系起来。王正养猴子的事官场上有人知道,但没人说这种小事。安达曼王国里则明白孙大圣对国王来说不一般的意义。人们只是觉得这个高大的人行为略为奇特。
腰里这次挂了一把宝剑,据说是根据越王勾践剑复原打造的,异常锋利。手里拄着一根竹棍。小青和赵瑜也穿着道袍,小青腰间挂着一把细长的阿拉伯弯刀,这是她喜欢的武器。赵瑜则没有任何武器,持了一把拂尘。小青笑称她比较有仙风道骨。
十几个便衣护卫隐藏在人群里,跟随着他们。
王正从小贩那里抓了一把长生果,小青丢一个硬币,小贩笑嘻嘻走开。摊在手心里平举到肩膀这里,孙大圣抓了几粒过去,一人一候就在街道上行进着。
江宁的街市青石板铺路,旁边水流潺潺,柳树垂下枝条,随着风摇曳,老妇们在河边台阶上捶着衣服,乌篷船在河道上行过,一片祥和的样子。
王正叹息一声,问小青:“很美是不是?”
小青嗯了一声。
“你要不要吟首诗?”
“啊,可是,少爷,我可不会写诗,要么你来一首吧。少爷似乎也不会,嘻嘻。”
“啊,瞧不起少爷阿,听这首。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赵瑜用拂尘挡着嘴偷偷的笑,旁边就有人经过喝了一声:“贼啊。”鄙视的眼光谢过来,脚步不停的往前去了。
王正摊开手说:“贼吗?偷诗不算偷,偷乎哉?偷也。”
赵瑜被逗的前仰后合,如风吹杨柳。王正看看她,略有失神,少女已经长成了。小青在旁边用手指捅捅王正的腰,悄声说:“少爷,完善让瑜儿陪您吧。”这声音小到正好让赵瑜听见,少女就刷的脸红了。
前面一个傻小子就手里掉了东西,张着嘴,看着赵瑜。他母亲过来在头上敲了一记,把东西捡起来。傻小子对母亲说,那姐姐真好看。母亲再敲一记,再好看也不是你的。经过王正身边,尴尬的福了福,走开了,还听到身后罗罗嗦嗦的教训儿子,在马路上不许盯着姑娘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