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协调是一门学问
机关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在机关,有众多的工作是协调工作。
有人说,在机关工作,三分靠能力,七分靠协调,这句话虽不一定准确,却有一定道理。
机关工作点多面广,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很多工作要靠协调处理好上下左右的关系。
一名称职的机关干部,一定是上面的关系很通,下面的关系很好,同事的关系很顺。
有人把协调工作概括为“一大二难”。
所谓大,就在于它覆盖面大,协调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在哪里出现,协调就要在哪里进行;所谓难,就在于协调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各有所执、各有所据,只能靠协商、说明、调解的方式,不能发施令。
作为基层一线机关,需要协调的工作内容繁杂,方式众多,人员各异,但具体协调什么,怎么协调,都有一些共同的规律和要求,需要我们在日常的协调办事过程中注意和把握。
第一,要保持一颗公心。协调工作有很强的政治性,要求大家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很强的大局观念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一是一心为公。春秋时期齐国宰相管仲有名话:“出公理,则远者自亲;行私为,则母相怨”。
意思是说办事情出于公心,即使平时非常疏远的人也会亲近你;出于私心,即使朝夕相处的母子也会相互埋怨。
只要出于公心,在协调工作中认真负责,总会受到大家尊重和支持,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相反如果一个人在协调中盘算着个人的“小九九”,想方设法为个人谋利,时间久了,别人就会冷淡你,即便是再简单的事情,对方也会对你退避三舍、拒之门外。
二是胸怀大局。要讲政治、顾大局、识大体,站在整体利益的高度协调各方。
把握全局,才能掂量出每件事情的分量;想到全局,才能与领导的思维同频共振。
因此协调者必须有顾全大局的意识,把全局情况、整体利益作为协调的根本出发点,说服和引导被协调各方树立全局观念,把机关的整体力量统一到党委领导决策和完成中心任务上来。
三是尽职尽责。良好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是搞好协调关系的思想基础。
机关干部要做好协调工作,既要有雷厉风行、讲究效率的干练作风,又要有任劳任怨、锲而不舍的精神。
有些复杂的协调,往往是要经过反复多次的协商方能达成一致。有时为了工作,机关干部要甘于委曲求全,甘当无名英雄。
从这一角度上看,协调关系的实质就是服务,就是奉献,要求大家必须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
第二,要力求精准。即在协调工作中要讲究准确,言之有理,持之有据,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就是我们平常讲的要准确地领会领导意图,全面地掌握具体情况,该传达的要到位,该指示的不漏项,该督办的要落实。
一是领会意图要准。领导布置工作时的本意、希望达到的目的及结果是什么,都要清清楚楚,切忌浅尝辄止。
领导当面交待任务时,要注意听、认真记,对没听清、没记准的事项要主动询问,不要怕丢面子,不要怕挨批评,切实弄清首长意图,掌握办事标准、要求和时限。
总之,一定要从多层次、多侧面、多角度,创造性地把领导的真实意图理解好、把握好。
二是掌握情况要准。调查研究是搞好协调工作的基础。要协调一项工作,解决一个问题,化解一个矛盾,必须在协调之前进行广泛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才能全面掌握事情的来龙去脉,找准矛盾的性质、症结,把各种情况查清摸透,把有关协调的信息掌握准。
也只有这样,我们在协调时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领导询问时才能对答如流,与被协调各方商讨时才能争取主动。
三是上传下达要准。就是要讲究实效、讲究准确,不论是用文字方式,还是口头形式,对上报下达的内容,要实事求是、准确无误,既便于上级领导和机关准确掌握情况,也便于基层单位实际操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