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番外 思齐-第2/5页

加入书签
    她亦终不能如姑母一般只一人伴在夫君身边。

    只一个“霁”字便令姜氏妒恨如此,若姜氏从前知晓了“璧”字的来历,或许也不会顾忌她的封号了。

    眉端微微发痒,她轻拂一拂,“昨日华叔父与父亲在书室中近两个时辰,你可知他们说了什么?”

    “不知,可也能猜得一二。”秦勖微叹,“姑母近来常问殿下的课业,霍弼说起,姑母似有意为殿下择封邑。”

    脚步忽然虚浮,她知晓姑母这一年来总是难眠,华叔父往她的家中更是愈见频繁……

    广陵郡主依着兄长的臂稳了身,“姑母她……她素来爱重殿下,殿下还好么?”

    “有待他如生母的养母,于他算得几分弥补。杨昭仪性情温婉又知书识礼,有一双儿女在左右,亦是安守宫中。”秦勖停了停,“沈豫已受命教他读书,再待些年,沈氏或将再出一位太子太傅。”

    再待些年……

    广陵郡主轻叹了,却道,“先生未必愿沈豫与他行同样的路。沈豫与彧哥哥之才名不在此龄时的先生之下,先生、姑母,还有舅母,都是只愿他们以才名著于世。”

    先生归乡已近整年,他从未送回书信给父亲,父亲亦未有书信给他。而父亲归广陵前的那夜,他整夜临写《徐风》。

    广陵郡主亦有一卷《徐风》。

    先生离京那日,姑母临窗静立整整三个时辰,出雍天门的城阁时,姑母将那卷已旧去的帛书交与她。广陵郡主恍惚觉得,姑母眼中的光与清晨父亲眼中的光像极,那是失去挚友的憾光。

    可是先生虽常往家中,却是极少入后宫,更极少与姑母相见。连着沈豫,姑母也是极少见他。

    父亲曾说过,沈豫与彧哥哥立于一处时,像极了他们的父亲。

    风雪渐迷了眼,树后的男子一袭青衫,大长公主不会看不到,却仍是不理会他。

    广陵郡主又是叹,“分明是一对璧人,又有多少年华可以蹉跎。”

    秦勖牵一牵她的衣袖,“太史令能观得天象,亦能观得大长公主的心。既观得,便只能远望。”他将她引至林中幽径,“不要扰了他们。”

    真定大长公主,广陵郡主沉吟许久,那句话她从来不能问。先帝恩遇沈氏,便是先生辞相,霍颐亦尊他为中邑公。

    大长公主受先帝赐封,至今,她也只能在心中疑惑为何先帝时国中惟一的长公主却是出于沈氏。

    曾被先帝赞许最像父亲的兄长每受先帝召见都会惊慌,广陵郡主从前更不敢在先帝面前多言一句,连着父亲,她也不能去问。

    先帝赐封大长公主之日,亦赐了一个“承”字入名,广陵郡主没能得的这个“承”字,先帝早已给了大长公主。从前她并未发觉,可是先生离京那日,她一时恍惚觉得大长公主的一道目光竟有几分肖似先帝。

    上液池边夏日里如烟似雾的重柳此时尽染了雪,广陵郡主托一枝托在掌心,新都建成之初,这里是上明宫的崇元殿。

    当年广陵郡主与兄长随霍颐入这上明宫,霍颐曾赞庄淇有心,上明宫的崇元殿内殿与姑母旧日的王府卧房一般无二。

    广陵郡主知晓她的父亲亦极器重庄淇,却不知这器重的根由。庄淇是前朝大将之后,可父亲从未入军。她曾探问,仿佛父亲并不认得庄淇的双亲,却又似极熟悉。

    庄淇为姑母备的崇元殿,父亲亦是赞许的。

    而姑母在迁都前令霍颐将崇元殿夷平并植上龙须柳,她只居于云出台。

    去岁那个春光迤迡的午后,广陵郡主送秦劭手书的经卷入宫。重柳之下,姑母持一张大弓,几番抬臂,却终究拂柳而去。

    当夜,姑母在睡梦中昏厥。

    霍颐日夜守在云出台,直到一个华姓老人入宫。

    晨光初起时,霍颐拥着她静默流泪。他那样伤痛,泪水浸透了她的衣衫。

    庄淇远征归来,姑母终于能起身。广陵郡主令上明卫寻来一张弓,亦在那树下挽弓。此前虽从未见过姑母动弓箭,但广陵郡主能看出,姑母必是精于射术。

    先生修的前朝史籍中无姑母的一字,而本朝史籍中,只有一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