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卫东之所以这么理所当然指挥自家嫂子干活儿,皆因为两个人的身份有了微妙变化,已由纯粹的亲戚关系,变为了老板跟工人的雇佣关系——姬东卫是老板,奚雨菲是工人。
奚雨菲跟姬东卫彼此身份出现变化,还要从轴承厂第一次大规模厂内待业说起。
按理说,姬东卫作为一个资深农民,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管是手里的营生,还是田里的活计,都和工人们厂内待业毫无关联,绝对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儿。可是,世间万物皆为一体,表面上看起来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两件事,冥冥中却有联系,根子上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时间往前退回三个月,姬东卫原本已经闲下来的磨面作坊,突然业务量猛增。一开始,只是老街坊们捧个场,担着几担小麦或者拉着几袋子玉米,来他这里磨面。后来,磨面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有的推着排子车,有的开着三马车,纷纷往他这里送钱,这可让姬老二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什么精粉、二八粉、玉米面儿等等,虽然顾客的要求不一,但是目的趋同,就是希望姬东卫少收钱,多办事儿,少出麦麸、谷皮等等下脚料,多出点白面儿、玉米面儿。他也乐得顺着顾客的意思来,因为这些要求对他来说也不难,就是紧一把机器,松一把机器的事情。
随着磨面的人日渐增多,姬东卫高兴之余,好奇心也跟着与日递增。于是,他凑着干活间隙,抽空儿就向顾客打听原因,听得多了,自己就理出来一个头绪,知道了个中缘由。
其实,顾客当中大部分人来这儿磨面,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自家吃的面往往一两袋子就够了,多出来的面粉主要用来送人,多送给亲戚、姐妹、兄弟、同学等等。虽然,面粉的最后归属千差万别,不一而足,但是接受这些面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厂内待业!
虽说厂内待业的人员不都来自轴承厂,但是大家殊途同归,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就意味着她或他的厂子倒闭了、转产了,就意味着没有了经济来源,就意味着家里生活异常拮据。
所以,这些人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下去,只好向亲戚、朋友求助。可是,一旦只能将求助对象锁定在农民身上,这可就犯了愁!庄稼人生活本身就不宽裕,自顾尚且不暇,资助别人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老实巴交的农民心底本就善良,眼睁睁看着亲近的人缺吃少穿,自己不理不睬,任谁也狠不下这个心!
可,知道不能不管,却有束手无策!
拿钱吧——没有!帮忙找个工作吧——没那本事!思来想去,大家就把这个“忙”,不约而同放到了自家种的粮食上面。
这些年,农业科技发展很快,经过大范围改良换代,粮种愈发高产,科学种田已经深入人心,种植技术也好,田间管理方法也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十年前。还是那块儿黄土地,还是那方水土,还是那样一群勤劳质朴的农民,现在不管是小麦、玉米、大豆,还是别的农作物,产量都有了大幅提升,自给自足已不在话下,“家有余粮”已成为各家各户的标配。
因而,庄稼人人缺钱、没权,却不缺粮食,磨上几袋子玉米面儿、白面儿,给城里的兄弟、姐妹送去,即帮助这些待业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又为社会稳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更重要的是,行了善、积了德,心里也就踏实了很多。
所以,待业这种本来痛苦的事情,反而为姬东卫带来了滚滚财源,来他家磨面的人接连不断,家里的机磨也从早上一直转到傍晚。
开始,姬东卫自己干,后来磨面的活儿越来越多,他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叫上老婆大人帮忙,还是人手不够,一天天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还是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落下不少埋怨。
正当姬东卫准备雇个小工打下手时,大嫂厂内待业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
姬老二是个精于算计的人,小算盘一打,觉得白白放过一个低工资的长工不用,本身就是损失。于是,姬老二鼓动她家“母夜叉”上门做嫂子的思想工作,希望对方能把磨面的活路应承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
奚雨菲跟姬东卫彼此身份出现变化,还要从轴承厂第一次大规模厂内待业说起。
按理说,姬东卫作为一个资深农民,天天面朝黄土背朝天,不管是手里的营生,还是田里的活计,都和工人们厂内待业毫无关联,绝对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码事儿。可是,世间万物皆为一体,表面上看起来相差十万八千里的两件事,冥冥中却有联系,根子上却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时间往前退回三个月,姬东卫原本已经闲下来的磨面作坊,突然业务量猛增。一开始,只是老街坊们捧个场,担着几担小麦或者拉着几袋子玉米,来他这里磨面。后来,磨面的人越来越多,范围也越来越广,十里八乡的老百姓,有的推着排子车,有的开着三马车,纷纷往他这里送钱,这可让姬老二高兴的合不拢嘴了。
什么精粉、二八粉、玉米面儿等等,虽然顾客的要求不一,但是目的趋同,就是希望姬东卫少收钱,多办事儿,少出麦麸、谷皮等等下脚料,多出点白面儿、玉米面儿。他也乐得顺着顾客的意思来,因为这些要求对他来说也不难,就是紧一把机器,松一把机器的事情。
随着磨面的人日渐增多,姬东卫高兴之余,好奇心也跟着与日递增。于是,他凑着干活间隙,抽空儿就向顾客打听原因,听得多了,自己就理出来一个头绪,知道了个中缘由。
其实,顾客当中大部分人来这儿磨面,并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所需,自家吃的面往往一两袋子就够了,多出来的面粉主要用来送人,多送给亲戚、姐妹、兄弟、同学等等。虽然,面粉的最后归属千差万别,不一而足,但是接受这些面粉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厂内待业!
虽说厂内待业的人员不都来自轴承厂,但是大家殊途同归,这个标签一旦贴上,就意味着她或他的厂子倒闭了、转产了,就意味着没有了经济来源,就意味着家里生活异常拮据。
所以,这些人为了生活,为了生存下去,只好向亲戚、朋友求助。可是,一旦只能将求助对象锁定在农民身上,这可就犯了愁!庄稼人生活本身就不宽裕,自顾尚且不暇,资助别人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但,老实巴交的农民心底本就善良,眼睁睁看着亲近的人缺吃少穿,自己不理不睬,任谁也狠不下这个心!
可,知道不能不管,却有束手无策!
拿钱吧——没有!帮忙找个工作吧——没那本事!思来想去,大家就把这个“忙”,不约而同放到了自家种的粮食上面。
这些年,农业科技发展很快,经过大范围改良换代,粮种愈发高产,科学种田已经深入人心,种植技术也好,田间管理方法也罢,都已经远远超过了十年前。还是那块儿黄土地,还是那方水土,还是那样一群勤劳质朴的农民,现在不管是小麦、玉米、大豆,还是别的农作物,产量都有了大幅提升,自给自足已不在话下,“家有余粮”已成为各家各户的标配。
因而,庄稼人人缺钱、没权,却不缺粮食,磨上几袋子玉米面儿、白面儿,给城里的兄弟、姐妹送去,即帮助这些待业职工解决了燃眉之急,又为社会稳定尽了一份绵薄之力。更重要的是,行了善、积了德,心里也就踏实了很多。
所以,待业这种本来痛苦的事情,反而为姬东卫带来了滚滚财源,来他家磨面的人接连不断,家里的机磨也从早上一直转到傍晚。
开始,姬东卫自己干,后来磨面的活儿越来越多,他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叫上老婆大人帮忙,还是人手不够,一天天累的腰酸背痛腿抽筋,还是无法满足顾客的需要,落下不少埋怨。
正当姬东卫准备雇个小工打下手时,大嫂厂内待业的消息传到他耳朵里。
姬老二是个精于算计的人,小算盘一打,觉得白白放过一个低工资的长工不用,本身就是损失。于是,姬老二鼓动她家“母夜叉”上门做嫂子的思想工作,希望对方能把磨面的活路应承下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