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说上门找个人,来回还跑三次,也属很正常。
当时古代没有电话,更不谈有wifi,新野距离襄樊古隆中还是有上百公里的。
一时间去的时候,也是没有提前找人去作为前导。
这不是刘备不懂得做事,而是自己亲自上门以为诚意。
至于如何跑三次我们就不多说了。
很多故事找不到相同的版本。《三国志》正史里面也没有提到具体的内涵。
但后人一直在预热,在把一种故事做实,成为具体的事件,我们姑且是这样认为,人都这样礼贤下士,尊重人才就好了。
况且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先生,把整个“三顾茅庐”故事写得十分的丰满,于是我们不得不深信不疑,那怕很多前后不可能对接得上的因果,都被忽略。
刘备是一生,按照我们的话说系起伏不定,颠沛流离的一个男人。
还是一个经过很多次失败的人。
他曾经很多的追随者包括他的几个老婆,都在兵荒马乱的三国时代离他而去。
这些人事实上都是死了。
在他快要50岁时,他还寄人篱下,被刘表集团的人怀疑和提防。
这种做人的心情,我们可以去理解,他不想再寄人篱下了,为了自己的悲苦命运,他得放手一搏。
在曹操用计,抓了徐庶老母,失去徐庶以后,此刻他面前被事实举荐了诸葛亮,此刻他的希望和目标,就在诸葛孔明的身上。
因为他看到了,没有一个企业管理者ceo,他仅仅只是有股东三人,匹夫三位,是不可能得到天下的。
于是三顾茅庐,它是集团企业由此走向命运转折的开始,是一种经营企业,必需要人才集聚的定义。
毕竟刘备他农民,他武夫,他不是很懂什么是企业管理,试产营销学。
它是一个普通业务员,只是到处送外卖的货。
不然他此前这20年,事实在干嘛?
《隆中对》其实是后来杜撰的故事,其实刘备找到诸葛亮家时,一说是来下聘书的,诸葛亮老婆黄月英当时把他包裹行囊都拿出来了。
其实,孔明早就知道了他要来这件事,不然如何称为神机妙算?
这时候曹操大军,前军已经要到襄阳了,还不走什么时候走?
事实上,刘备在一路走新野,奔樊城,跑博望,过当阳时,都带着诸葛亮。
把几匹马让一匹给诸葛亮骑着,他两个老婆都跑丢了,不管也不顾。
但是诸葛亮他一直带在身边没丢。
他不丢老婆,不丢孩子阿斗(刘婵),哪来赵子龙的七进七出,杀得曹军人仰马翻之说?
刘备会是一个很尊重人才,爱惜人才的主公。
可以说就是如今也是这样,没有几个老总会是刘备的对手。
做人做到这种程度的我看没有第二个。
后来的庞统也是因为和刘备“换马”,被射死在落凤坡,也是对刘备爱惜文臣的一种侧面渲染手法。
刘备是尊重和爱惜人才的。
但是诸葛亮不是一出山,就是他的“军师”(一来就是三军总司令)。并不是这样的。
这点,或许很多人会错了意。大家可以看三国志,里面在火烧赤壁之战的这时候,刘备还是听身边的其它谋臣的意见为多。
而是在赤壁之战此后,赵云来到东吴的柴桑接“借东风”的孔明回去时,才说:“我奉主公之命,来接军师”。
这时,诸葛亮作为刘备集团的军师来说,是全部集团员工的一种认可了。
此前,诸葛亮还系客卿的身份,特邀嘉宾。他说话和构想,刘备在担待。
即使孔明有错,也不会是加罪的一种特殊身份。
刘备因为三顾之礼,他请来的不仅仅是诸葛亮,还有十几位谋士事后在进入三国真正鼎立时期,来了很多的蜀军新一代战将。
在刘备赤壁之战后得到湖南几个郡县,荆州刘表一半地盘,这是开始有了根据地,在人才的备选上更是有了很雄厚的基础。
刘备手下文臣:孙乾简雍诸葛亮庞统马良蒋腕法正邓芝马谡向朗诸葛均许靖伊籍秦宓董允董和刘巴陈震孟达廖立彭漾杨仪费诗郭攸之尹默王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