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蒙古高原,其实有大小很多河流。
古老的鄂尔浑河,是蒙古高原中部偏北的河流。
这条河流整体来看都在蒙古境内,发源于杭爱山脉森林茂盛的山麓东坡。
它向东去,一路汇集山岳上的各种支流,冲出山区,然后转向北面,经过古代蒙古帝国曾经的的首都哈拉和林(喀喇昆仑)。
一个地壳山岳形成的地理断层,将鄂尔浑河与色楞格河分开。
两条河都流向东北,在俄罗斯边界南侧的贸易中心,苏赫巴托尔会合。
然後色楞格河继续向北流入俄罗斯。
此后的1889年,在喀喇昆仑附近发现8世纪时的碑刻,上面有一些目前已知,最古老的突厥语的文字,称为鄂尔浑铭文。
鄂尔浑河全长1,130公里,只有在7、8月间大水期间,可以通航吃水浅的拖船。
其流域面积约132,000平方公里。
鄂尔浑河的主要支流有土拉、哈拉和友鲁河,它们都发源于肯特山脉,而且都从右侧注入鄂尔浑河。
图尔河在去鄂尔浑河的途中,流经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沿这鄂尔浑河两岸上的蒙古族北方农业,因此有水源可维持基本粮食的生产。
哈拉和林,古来一说,原是山名,指鄂尔浑河发源地杭爱山。
一说本为河名,指鄂尔浑河上游。
哈拉和林宫殿,其故址应该位于入今蒙古国中部,后杭爱省杭爱山南麓,额尔浑河上游右岸的额尔德尼召近旁。
距乌兰巴托市,西南365公里。
哈拉和林所在地区也是蒙古高原的中心地带,这里森林繁密,盛夏时遍野开花。
蒙古中部的鄂尔浑河流域,自古以来,都是北方各游牧民族驻牧的地方。
因为这里树林稠密,地势高耸,草原牧草因为有河流、而多雨,牧草十分丰盛。
许多古老我的游牧民族曾在这里建立政权,并修建都城。
元代历史上的成吉思汗于1220年,在古代克烈部或回鹘都城的基础上创建了蒙古帝国首都哈拉和林。
文字记载为:它是一座具有中原汉族建筑风格,和北方游牧民族草原生活特色的城市。
1235年,窝阔台合罕命汉族工匠于鄂尔浑河岸建筑吃此蒙古都城,即以哈拉和林为城名。
京都城市,南北约四里,东西约二里,大汗所居的万安宫在其西南隅,有宫墙环绕,直径约二里。
后来,据1254年,到和林访问过的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回回区,内有市场。
一为汉人区,居民尽是工匠。
由此看来,普通的非蒙古族人,是不可以住在这城里的。
此外,和林尚有许多官员邸宅以及十二所佛寺、道观,两所清真寺,一所基督教堂。
由于当时蒙古帝国的军事强盛,哈拉和林成为当时世界著名城市之一。各国国王、使臣、教士、商人来访者甚多。
在建立帝都后,蒙古帝国前四汗,即为成吉思汗、窝阔台、贵由、蒙哥,均坐镇哈拉皇宫,在和林地区管理蒙古皇朝。
由于当时的蒙古帝国的事实强盛,哈拉和林城的畜牧业、农业、商业、手工业、宗教、教育、科技和政治外交等诸方面,都得到很高的发展,这里在当时成为蒙古帝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中统元年(1260年)元世祖忽必烈在开平城,也就是上都即位其幼弟阿里不哥,则据哈拉和林地区自立为大汗。
第二年冬忽必烈军在此打败阿里不哥进占哈拉和林。
中统四年忽必烈升正蓝旗为上都次年又升燕京为中都(后改大都)。
从此,蒙古国帝国的政治中心才移至漠南汉地此后的忽必烈建立元朝,并迁都大都(今北京)后,哈拉和林事实已经失去都城地位,仅置宣慰司都元帅府。
当时的哈拉和林仍为漠北的一个重要都市。
此后的元朝,历来都以大臣出镇遣重兵防守此地于其地开屯田建仓廪立学校。事实从来都没放弃过这里的统治。
1277年,窝阔台汗国君主海都(窝阔台的孙子)在与元朝的争霸战争中,一度攻占哈拉和林,元军直到次年才将窝阔台汗**队逐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