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蒙古帝国

加入书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我听到蒙古大营里胡笳的声音......这里的蒙古人中不缺乏此前的汉民牧民。

    毕竟多年的秦汉战争,经历唐宋之制,很多关内的商人来到蒙古草原落户后,也是渐渐融合了蒙古氏族大家庭,成为了地道的蒙古游牧部族人。

    他们事实带来了汉朝的文化,和很多的先进思维。

    这也是我喜欢和有学识的汉人,特别是有道行的真人打交道的原因。

    因为他们学识渊博,不取功名,济世救人,不落俗套。

    所以中土文化,我成吉思汗不仅仅不拒绝,还有很多还用在蒙古人的管理当中。

    我被几十个大小部落推举作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大草原。

    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拱卫孛儿只斤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

    在这先后,任命了一批蒙古王国的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由此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

    这就是蒙古帝国的领户分封制度,也叫千户制度的具体深化和变革。

    当时蒙古人雄踞着辽阔的草原。

    在很多人看来,人口有着分散而居的牧民格局,这就不能用秦汉唐宋的地区管理制度来圈定人口地域。

    我当时就是采用的以上治下,以人管人的等级制度。

    把整个蒙古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让他们区域管理,这样来事实上进行统治。

    曾经的《史集》和《蒙古秘史》中,也是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

    其中包括历次对外扩张战争里的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有实际分封的其实只有88人。

    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记载的,元代建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

    由于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草原原始部落和氏族制的最终瓦解。

    这是一种包括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事实为一体的国家管理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

    所以只要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一直以来实施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

    从历史本质上来看。

    这实际上是用对外的统一和兼并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竖立起来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

    只不过,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核心,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草原奴隶主阶层。

    此外,在成吉思汗分封完千户、万户之后,马上着手扩建中军护卫怯薛军。

    因为此刻领地的无限扩大,部落的逐渐增员。

    由于怯薛军,此前系分四班轮番入值,习惯上称为四怯薛。

    其中的护卫人员称怯薛歹,偶数作怯薛丹。

    正在执行任务的护卫人员叫怯薛者,从事宫廷服役的怯薛歹称为怯薛执事。

    怯薛歹是从万户官、千户官、百户官、十户官及自由民的儿子中挑选,这说明成吉思汗十分注意保障这支队伍的性质单一,思想的单纯可靠性。

    虽然这是后来推理,亦是很不科学的一个调调,但是在当时的局势下,唯有此举,足以采信。

    一时间,成吉思汗用法典来规定,怯薛军的主要职责有三项:一是护卫大汗的金帐;二是“战时在前为勇士”,充当大汗亲自统率的作战部队;三是分管汗廷的各种事务。

    因此可以说,成吉思汗建立的怯薛军,既是由大汗直接控制的常备草原强大武装,又是一个分管中央日常事务的行政组织。

    它在此刻,事实已发展成为蒙古汗国中枢,一个由贵族和血缘关系形成的,以铁木真为核心的,庞大的统治机构。

    毕竟此刻的成吉思汗给了他们优越的地位:怯薛者的地位高于在外的千户官;怯薛者的从者,地位在百户官、十户官之上。成吉思汗建立这样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对维护汗权、巩固新生的统一国家、防止氏族贵族的复活和重新发生内战,是十分必要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