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八六章 陕西民变

加入书签


    ??朝廷,皇帝跟群臣的博弈仍旧щww..lā

    这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

    皇帝不上朝,以言官为首的文臣每日都在宫门外跪谏,后来见皇帝没有动静,他们也就不跪了。

    双方比拼的就是耐心。

    但是内阁和六部却一直在运转,国家这台机器不能不运转。

    内阁出票拟,司礼监管着批红!

    地下的该干什么干什么,只是一涉及到锦华会的事情,双方心有灵犀的压了下来。

    压了下来的意思就是暂时不做回应,等候以后处置。

    但是有两种奏章是不能压下来的,一个十万火急的军情,一个是言官的奏本。

    内阁把积攒了几大箱子的言官奏章,一箱一箱子的抬道宫中。

    于是乎就有紫禁城多了一副场景,几名军士吃了的架着一个大箱子送往宫中。

    这些奏章自然都是反对皇帝的。

    风闻上奏,这就是言官们的活。

    他们写了,你皇帝必须看,这是祖制。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这也是那位英明神武的朱皇帝定下的规矩。

    可想而知,朱皇帝面对这些奏章会多么的头疼。

    于是他下令削减言官的笔墨纸张供应,但是言官们依然踊跃上书,没有笔墨纸砚自个掏腰包。

    每天仍然有源源不断的奏章送到皇宫。

    皇帝铁了心要跟群臣强硬到底,每天派人将这些奏章送到御膳房生火。

    一箱子一箱子的奏章被送往御膳房,最后落得来了生火的下场,即便是这样还是没有吓住群臣。

    正当群臣两方争执不下的时候,一纸军情打破了这个局面。

    陕西近些年来接连大旱,颗粒无收,饥民发生暴乱,一些乱党趁机而起,攻占州县,规模已经达到了十数万,波及数十个县城。

    ……

    混帐!

    朱皇帝看到这份军情,气得身子发抖,脸色铁青。

    陕西大旱,受灾百姓达数十万,需要大量的钱财来安抚。

    一提到钱了,户部的尚书就像死了爹一样,两个字,没有,要么就是请拨内帑。

    内帑早就发出去了,可是几经流落,被这帮贪官污吏上下其手,真正到达灾民手中的已经十不存二三。

    该杀!该杀!该杀!

    朱皇帝一连说了三个该杀,咬牙切齿道“陕西的民乱成了什么样子,这个帮人不思忠心为国,还是在这里跟朕纠缠不休,他们这是在亡我大明朝啊!”

    万岁爷息怒!

    王伦和李颂石跪倒在地。

    息怒!

    朱皇帝指着门外那一箱箱的奏章,道“你们让朕如何的息怒!”

    说着将手中的奏折丢在龙椅上。

    “起驾内阁!”

    朱皇帝一甩袖子,离开了御书房。

    王伦急忙尖着嗓子喊道“起驾!”

    说着跟李颂石一左一右的护住了皇帝。

    大是大非的事情,皇帝还是分得清的,陕西民乱一起,他也顾不得跟群臣置气,立即赶往内阁商量事情。

    此刻内阁也十分的紧张。

    陕西可谓是中原的腹地,一旦发生民乱,那么整个中原都不能幸免。

    张凤府跟高明正在商讨这件事情的时候,皇帝的御驾来了。

    “臣张凤府、高明,见过皇上!”

    二人跪倒在地,缓缓的叩了一个头。

    朱皇帝面无表情的走进了内阁。

    他的目光落在了内阁的那张地图上,正是陕西的地图。

    “陕西的事情你们已经知道了!”

    朱皇帝冷冷的问道。

    张凤府和高明点了点头,齐声道“臣已知!”

    朱皇帝冷笑道“你们两个可有什么好办法?”

    张凤府和高明对望了一眼,脸上露出了难色。

    陕西民风彪悍,这些年有过几次民变,都被地方官员弹压下去了。

    可是这次的民变不同,先是连续几年大旱,农作物颗粒无收,饥民食不果腹,再加上朝廷的救济迟迟不能到位,就算是到位了也落不到实处。

    再加上底层的官吏贪腐跟地方乡绅勾结大发国难财,囤积粮食以低价收购农民的土地,这才激起了民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