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瘟疫-第2/3页

加入书签
    荀先生真是高人,腐尸太多是一定要引发瘟疫的。

    这场瘟疫应该是一个月前南城外莲花塘畔的杀人引起的。

    那次豫州吕奉先的一支奇兵在城下侦察。

    驻守濮阳的袁军主动出击,一番苦战后把他们围困在城东南的芦花岭上,他们前后攻打了两天两夜。第三天,豫州兵投降了。

    七十八个人被押到城下,就在城南的莲花塘畔被虐杀了。

    俘虏们被捆住双手,跪下,刽子手站在他们身后,用短刀在他们的额头上划下第一刀,然后绕着脑子走一圈,伸手揪住他们的发髻,用力往上一提。

    整个天灵盖上的皮毛就被揭下来了。

    被剥皮的人那时候还没死呢,那凄厉的叫声,纵然是三伏天的正午也让人毛骨悚然。

    袁军这么做据说是在做一个试验,军中打仗,斩首计功,但砍那么多人头带在身上肯定不利索,而割鼻子,割耳朵又不够气派。

    所以有人就发明了这个法子,把人的头皮揭下来带在身上,既好看又轻省。

    这可是个技术活,若是刀功不到家那可就要了亲命了,战场上哪有那么多功夫呢,所以割头皮的速度应该跟砍头差不多才行。

    守城的袁军就是在拿这些被俘的豫州兵练手呢。

    杀降不祥。

    当时就有老人说濮阳的百姓要遭殃,那些豫州兵被哄下山,说好了不杀他们的,结果到头来还是吃了刀,而且死的这么惨。

    他们临死时发出的惨叫让刽子手自己都打哆嗦,你想想那怨气得有多重?

    可这年头人心都被苦难泡的麻木了,几天之后人们就忘了这事,该吃吃,该喝喝,浑浑噩噩的像个行尸走肉。

    七天前,西街的王老太突然死了,赵旉去看过,满屋子的恶臭,那怪味,明眼人一闻就知道大事不妙,这是瘟神来了呀。

    这事很快就报给了官府,当晚,一大群官军和衙役就把王老太家封锁了。

    第二天王老太就匆匆下葬了,她的儿孙们就像着了魔一样,黑着脸一句话也不说。

    老太太匆匆下葬之后,这些人就消失了,左邻右舍谁也说不清楚他们去了哪。

    那个时候赵旉就想带上家人离开濮阳,瘟疫只要开了头就会以极快的速度蔓延开来,官府可以把人家的嘴堵上,却无法阻止瘟神的肆虐。

    但不巧的是赵旉的父亲骑驴上街买菜,被一伙官军夺了他的驴,老人家就是嘟囔了几句就被那伙人一顿暴打,抬回家后不久就咽气了。

    赵旉跟他们争执不得,只得含泪安葬老父。

    父亲的丧事还没处理完,自己的妻子又莫名其妙的失踪了。

    有人说她被驻守北街仓库的冀州军给抓进去祸害了。

    赵旉知道自己的妻子性子硬,真要是那样的话,她一定活不了。

    所以他宁肯相信她是跟人跑了。

    他宁愿自己的头顶绿意盎然,也不希望她死。

    因为这些个意外,他的外迁计划再次流产,然后,他就走不掉了。

    母亲已经死了,突然恶疾,没受什么罪就死了,对一个老人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两个孩子呢。

    赵旉在柴房里找到了两个小家伙,他们挤在一起,闭着眼睛,一动不动。

    他们只是睡着了。

    第二天,赵旉把两个孩子锁在屋里,给他们留了一点干粮和水就出发了。

    他隐瞒了自己母亲得瘟疫的真相。

    他不想像西街王老太的儿孙们那样无缘无故的被消失。

    城北的河面上,肿胀的尸体已经堵塞了河道,而上游的尸体依然往下流,任由情况恶化下去,瘟疫会提前爆发。

    所以官府重金招募了一群不怕死的家伙,去河面上去清理被淤塞的河道。

    赵旉报名参加了,天可怜见,若是不死,他明天就带上儿子女儿离开这,什么家产祖业统统不要了。

    这乱世,活着才有希望。

    几十条小船在江面上艰难作业。

    赵旉用蘸了药的毛巾缠住口鼻,手持长柄木叉用力推搡,努力把停在岸边浅水处的尸体推入主河道,让河水冲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