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新城-第2/3页

加入书签
    凌嵘道:“老丈还不知道吧,长安城已经毁于兵火了,现在的长安是新长安,位置在原来的东南向。丞相有令,凡原来居民手中有房契的,可以免费在新城里领取一块宅基地,否则就得花钱购买,这半年长安的地价可翻了一倍,以后还会越来越贵。”

    老汉大惊,忙对家人道:“快快快,得赶紧回去。趁着李丞相还在位上,得赶紧把宅基地拿到手。”

    周兴道:“你急啥,李丞相地位稳如泰山呢。”

    老汉嘿道:“稳如泰山,皇帝的宝座尚且不稳,丞相又能稳到哪去。走走走,快走。”

    一家人赶着骡马,拉着板车,匆匆忙忙赶路去了。

    周兴对李轨说:“得,百姓还是信不过你。”

    李轨道:“今年是建安元年,再有二十年,他们就信我了。到时候人会像海水一样涌过来,到时候长安的地价真的要腾飞啊。”

    周兴对众人道:“听见没,还不谢谢丞相,这是指点大家发财呢。”

    众人闻言纷纷表示,倾家荡产借高利贷也要在长安置地购房,以表达对李轨的支持。

    ……

    长安城的四周城墙已经全部完工,标准是七一,论说京城的标准应该达到十一,但眼下财力有限,七一已经是极限了。

    城内八纵八横十六条大街也已建成。

    街道宽阔,平展,两旁挖了排水的沟渠,沟渠内侧建侧道,大街主要给骡马、车辆通行,侧道为人行道。

    城区里坊以街道为界限,规划的十分整齐。

    原住民正在陆续返回,总数只有原来的二十分之一,长安在东汉失去首都地位,城市规模已经很小,董卓重新在此定都后,人口一度飙升至十万户以上。

    但随着董卓的败亡,长安又被打回原形,人口降至两万户,再经李傕、郭汜的蹂躏,十中无一,且九成九都在外地逃亡。

    不过现在情况又开始好转,半年时间增加了五千多户居民,八成以上是原长安的居民,他们凭借手中的房契地契,能在新城免费领到一块宅基地,自愿迁徙来长安的居民也可以以极低的价格获取一块土地,钱不凑巧的还可以分期付款。

    李轨趁着黄昏雨后,轻衣简从,出皇城在新城转了转。

    烟雨朦胧中,一座座新宅正拔地而起,靠近皇城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两条街道,铺面也一家接着一家开了起来。

    但再往南走,依然荒凉,行道树孤零零的杵在雨中,街道两边的沟渠里浑浊的雨水哗哗地流着。几个调皮的孩子在水沟里扑腾,不远处的菜地里……

    菜地?!

    真的是菜地,从皇城向南走不了一里地就是一片接一片的菜地。

    因为都是没有出售的土地,空着也是空着,所以就被很多勤劳的市民开垦来做菜地了。

    整座新城,几乎都是无主之地。被官府接管之后,划分成小块出售,得到的收入作为财政收入,部分用来建设基础设施,部分用来补贴新居民,大部分都用来过日子了。

    李轨现在真是穷的叮当响,恨不得从地底下刨出几十万两黄金来。

    亦或者还可以炒炒地皮。

    呃,后者还是算了,手里没有印钞机,这地皮也不好炒啊。

    雨中来了一群人,约有二三十,绝大部分都披着蓑衣,也有几个撑雨伞的。

    雨伞在这个时代可是很奢侈的东西。

    其中一个撑伞的是宋嘉,他正跟左右大声说着什么,突然看到了披着蓑衣站在雨中的李轨,吃了一惊,连忙把手中雨伞交给身边人,踩着泥水一路小跑迎了过来。

    宋嘉现在任丞相府计相,职责是主郡国上计事,因为李轨几乎管不了郡国什么事,所以他这个计相实际上没什么事可干,但这并不代表宋嘉就是个闲人,实际上宋嘉很忙。

    早在幽州广阳郡常平镇的时候,李轨就创办了一系列的工商业实体,这些年,这些实体已经扩展了几十倍,每年获利极其丰厚,这笔钱虽然绝大部分都用于公事,但法理上却是李轨的私人财产。

    而替李轨掌管这笔庞大财富的人就是宋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