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这般想着,前面早有人从庄内迎了出来,将一众人等迎进了庄子,后面的兵卒也有人领着去往了他处。
这时,马连昆将一名四十上下管家模样的人叫了过来,吩咐道:“此番随我等前往两叉山的兄弟伤亡了数十人,尸体兄弟们已经抬回,要好生安葬,家眷要及时抚恤,田地不能短少了。另外这次前去的兄弟们每人放假三天,发五两银钱。”
那管家应声退下。
陈一凡兄弟三人听罢,都暗暗点头。
黄宜修等人似是对此极为熟悉,陈一凡三人跟着他们穿过一进又一进院落,又走过两处水阁,一处回廊,来到一座高大宽敞的厅堂,堂上挂着匾额,书着“观世阁”三个烫金大字。两旁廊柱上写着一副楹联,上联是“此山自当兵十万。”下联云:“昔人曾有将三千。”
陈一凡看罢心中一动:“这楹联可是大气磅礴的紧,兵十万,将三千,看来这天龙殿所图不小!”
几人随着众人进了“观世阁”,里面极其宽敞,布置简单,显见是个会客厅,众人分宾主落座。下人上了茶点,马氏兄弟将黄宜修让在上座,马连昆在一旁相陪,马连仲坐在下手。
黄宜修神色悲痛,此时却是强颜欢笑,端着茶水站起身来,向着陈一凡三人说道:“陈公子、朱公子、佟公子,今夜多蒙三位公子仗义出手,才救了在下一家人的性命,如今夜色已深,在下就用一杯茶水敬三位公子的云天高义。”
陈一凡三人连忙起身。陈一凡举茶说道:“我们兄弟三人日间与黄掌柜一番相遇,情投意合,颇有缘分。况且黄掌柜乃黄公之后,我等敬重黄公为人,此番出手,只恨武功微末,不是南宫之敌,实在是惭愧之至。”
马氏兄弟闻听陈一凡大赞黄子澄,登时拍桌喊“好”。马连仲起身道:“陈兄弟,俺老马为人粗俗。俺一生敬重黄老大人,听见别人大放狗屁的说黄老大人误国,不管多远,那是要找过去狠狠的给他狗东西来上一嘴巴的。今番遇到陈兄弟这般敬重黄老大人,俺老马当你是好朋友、好兄弟!俺老马敬你一杯。”
马连昆闻言也站起,“在下也敬三位兄弟!”
陈一凡三人连道“不敢!”一口将茶喝了进去。
黄宜修继续说道:“三位公子,马氏兄弟与我黄家也算是世交了。祖父在日,马氏兄弟先祖便在祖父帐下共事,皇都失陷后,祖父本想起事勤王,不想被奸佞出卖。祖父与马家兄弟的祖父皆被害身死。”
原来应天府城破之前,黄子澄的妻子许氏与儿子黄圭、黄玉、黄润、黄泽从老家来到苏州府,决心与黄子澄共赴国难。
苏州知府姚善见局势难以挽回,有意要为忠臣义士留下血脉,就改变了他们的姓名、户籍与身份,以便能逃脱即将到来的屠杀。黄圭改名为田立微,户籍改在苏州府昆山县,身份是位道士;二儿子黄玉改名为田彦修,身份是昆山县一农村的里正;三儿子黄润改名为田彦温;四儿子黄泽还是少年,也是改名换姓。四人均学会了昆山方言,终于逃脱了朱棣的大屠杀。
黄润在昆山县鱼嘴坳建立了田家庄,马氏兄弟的父亲则在十五里外的柳河口置办了田地,建了一个马家庄,遥相对应。
黄宜修叹了口气,说道:“如此多年相安无事,谁想到宣德三年重阳之夜,朱瞻基派遣东厂太监血洗田家庄,家父及阖庄老幼一百余口惨遭毒害,在下被少林寺几位高僧于危难之中救出,逃到马叔父之处。马叔父当晚便收拾细软,带着在下和马氏兄弟连夜出逃,最终辗转来到这莱州府,安定了下来。”说到这里,大概是想到了当夜的惨剧,脸色转白,气愤不平。
“这些年多亏马家兄弟时常接济,又将小儿黄霖引入天龙殿,做了莱州分舵的副舵主,在下这建文余孽才能苟延残喘至今……哎,霖儿”说着又想起了黄霖惨死,老泪纵横。
马家兄弟见黄宜修悲伤落泪,赶忙上前劝慰。
陈一凡见黄宜修神色悲忧,黄妙妙强忍悲伤,泪水兀自在眼里打转。起身说道:“黄掌柜,事已至此,却是人死不能复生,望黄掌柜和黄姑娘节哀顺变。所谓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前路漫长,还需保重身体。今夜已晚,还烦请马舵主为在下兄弟三人安排个歇息落脚之地,咱们明日再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