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 章 各方反应

加入书签


    第7章

    紫禁城中的新鲜事儿,向来如同长了腿一样,传的飞快。

    兵部。

    原兵部尚书邝埜差点喜极而泣我熬出头了

    他原就是御史出身,现在终于可以回到都察院去了。

    要知道,从正统十年至今,他做了四年兵部尚书。

    感想就是折寿啊

    四年前,兵部尚书并不是他,而是王振的亲信徐晞。

    有多亲信呢亲信到王振直接代替皇帝任命了徐晞为兵部尚书,是为王公公特意“矫旨令徐晞为兵部尚书。”

    然而不知是不是损了阴鸷,徐晞干了兵部尚书三年后,就一命呜呼去地府报道了。

    当时已经六十多岁的邝埜就被安排来接手烂摊子了上任留下的亏空,一贯而行的弊政,四境蜂起的战事,以及独揽大权的宦官

    一言以蔽之目之所及全是大锅和大坑啊

    四年了,邝尚书干的够够的

    于是今日接了旨意后,邝尚书是片刻也不愿意耽误,准备今天就去都察院报道,回头再来兵部收拾东西,晚一天都怕夜长梦多跑不掉反正于谦原本就是兵部侍郎,兵部诸事都娴熟,连交接工作都省了。

    只是,公事无需交接,邝埜却另有一句要紧话私下嘱咐“廷益啊,做事要留几分余地,否则将来对景算账,你怕是要吃亏的。”

    邝埜说的将来,自然是说王振出来后的那个将来。

    于谦未言,只拱手相送老上峰去都察院走马上任。

    想这样劝于谦的,不只有这几年心力交瘁的邝老尚书,还有今日一直为于谦提心吊胆的好友,兵部郎中齐汪。

    只是,当他来到于谦屋中时,就见于谦案上已经堆满了公文,多是过去几年北境守将们关于兵防的咨呈。

    垒垒文书几乎把于谦身影掩埋掉。

    齐汪动了动唇,想劝的话停在了舌尖

    作为好友,齐汪是常去于谦家走动的,当然也去过很多次于谦的书房。

    于谦的书房里悬着一张画像,是他至为钦佩之人南宋末年文山公,文天祥。

    他还写过一篇赞文山,里面便有“殉国忘身,舍生取义难欺者心,可畏者天。宁正而毙,不苟而全”等语。1

    写的是文山公,又何尝,不是他自己。

    没有必要劝了。

    齐汪换了话来说“廷益,我帮你一起整公文吧。”

    他又去端了一盏灯来,在于谦对面坐下来。

    此时,齐汪心中忽然短暂浮现了一点泡影似的念头陛下要是一直病弱,拖住王振无暇祸害朝纲似乎也不错。

    啊,大逆不道,罪过罪过。

    齐汪连忙强迫自己把心思转移到公务上。

    皇城东安门。

    此处矗立着明太宗朱棣所创立的署衙钦差总督东厂

    官校办事太监关防。

    这个名字太长,故而朝野内外只简称东厂。

    永乐帝有定司礼监中秉笔宦官司礼监二把手总领东厂事务,称为督主或者厂公。

    司礼监设官位,向来是掌印太监一把手一员,秉笔数人不定额。

    秉笔职如其名,也有代皇帝行奏章批红的权力。但官大一级压死人,盖章权既然牢牢掌握在掌印的王振手里,旁人批了也白批,不得盖章照样白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www.123shuku.com